第(3/3)页 等到日军飞机投弹完毕,打光了机枪子弹之后。日军连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上来就投入两个步兵中队,在装甲车以及山炮和步兵炮、迫击炮,以及轻重机枪的掩护之下,从东、南两个方向对着李子元所固守的村子,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自跟随一二九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战场以来,这种地空火力与步炮火力配合的高强度作战模式,他还是第一次经历。八路军多数的作战,都是一般与运动战为主。这种死守的阵地战,除非是必要一般都是很少打的。 作战风格和兵力、火力上的不同,以及有限的弹药,注定了这种死打硬拼的做法,对于八路军来说都要尽可能的避免。更喜欢运动战的八路军,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火力出发,主要打伏击战和近战。 即便必须打,也多数依托山地采取逐次抵抗的办法。因为战法的原因,针对日军作战时侯,选择的目标一般都是大队以下建制兵力。日军在战场上投入的火力,一般都是以更适合山地作战的步兵炮,最多就是几门山炮。 像今天这样一百毫米以上口径榴弹炮都拉了上来,李子元还是第一次遭遇到。如果不是何三亮对于打这种阵地战,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就今天这一顿炮火下来,面对日军猛烈炮火而全无还手之力的李子元,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伤亡多少人。 面对着在地空火力掩护之下,发起进攻的日军两个中队。虽然第一次遇到日军如此猛烈的炮火,但李子元依旧稳住心神指挥部队,利用村子外围房屋的围墙,以及被日军摧毁的断壁残垣顽强的抵抗着。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日军直瞄炮火的杀伤,李子元命令部队将日军放到一百米距离之内才开火,集中最大的火力在最近的距离开火。为了避免日军步兵炮和掷弹筒的威胁,他的机枪火力都是成交叉布置,选择多个备用火力点。 等到日军突进到一百米后,掷弹筒压制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之下,交替掩护跃进的机枪组。自己的机枪则集中火力,打他的后续第二梯队。至于快速突进的第一梯队,五十米之外则使用步枪排子枪。等到进入五十米的最后距离,则手榴弹和冲锋枪交叉火力直接招呼。 那挺布置在南面的明治三八式重机枪,则严格按照李子元的命令,日军不到一百米全速冲击范围之内,绝对不允许开枪。日军炮火太猛,重机枪转移阵地比较吃力。要是开火太早了,很容易被日军摧毁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