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龙盘虎踞(一)-《明末大宗师》
第(2/3)页
杨嗣昌又在与高起潜位置相同的那块金砖上叩了一个头,方才站了起来,双手垂在身边,静静地等候皇上继续说话。
崇祯终究还是年轻人,面对一个决心一言不发的老官僚,他自己先是耗不下去了,轻轻地咳了一声,问杨嗣昌道:“卢象升今夜一定能来?”
“一定可以赶到。”杨嗣昌的回答明确精练,使得崇祯失去了沿着主题继续前行的方向。
“三大营如何分派?”崇祯在发问。他在卢象升赶到之前,对拱卫北京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三大京营,是否能够抵挡得住清兵的攻击有些怀疑。
“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驻守在东直门和朝阳门外一线;原来在德胜门外驻扎的一部分,备援昌平。如今各处勤王兵马来到,昌平无虞,这一部分人马也撤到朝阳门外。”杨嗣昌刚刚从防线上下来,回答的自然点水不漏。
“城上的守备情形怎样?”就在几句问话之间,崇祯又感到了清兵的威胁,忽然发现卢象升不一定可以解开自己的心结,所以这根救命稻草还是作为备胎的好。
“三大营京兵守城够用!”杨嗣昌首先要安皇帝的心,他凭借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已经察觉到了崇祯问话时的语气变化。
他仍然低着头,不去看年轻人那张青白的脸,只是恭谨地回答皇帝的问话,“红夷大炮于昨日晚间都已分派到城上,臣也派官员祭过大炮。”
听杨嗣昌对答如流,崇祯频频点头。他感到满意,不过还是想询问议和的事,但是迟疑了一下,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改换了一个话题,“如今虏骑入寇,国家兵源枯竭,应对愈加艰难。”
他原想此处杨嗣昌应有答对,可是依旧只看到了一顶乌纱,颤颤巍巍地在自己嘴皮底下战抖;自己既然要开启君臣奏对模式,便不能冷场,现在大臣不说话,他自己只得不停地掏空自己的心思,将奏对进行下去。
不知不觉中,年轻的皇帝就在杨嗣昌这外老司机面前吐露起心声,“廷臣们泄泄沓沓,唯尚空言、不务实际,一到紧急之时,无人能为君分忧,殊负朕意!如兵部主事沈迅,上疏奏陈边务,说什么‘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编入里甲后三丁抽一、朝夕训练,可得精兵数十万’,这岂不是以国事为儿戏?糊涂之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