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匹夫之怒(六)-《明末大宗师》


    第(2/3)页

    另有一些是报告当地流贼和土寇作乱,兵过如篦的人祸;再有就是报告清兵深入畿辅后,继续前进,又破了什么州县,焚掠得如何惨重,掳去了多少丁壮和耕牛,以及某些地方官望风逃遁,某些地方官城破殉难。

    诸如此类的文书是崇祯每天必须要读,而又实在不愿去看更不想看的;有时,他恨不得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今日,他的心思特别沉重,并没有与往常一样马上批阅奏章,只是一个劲地低头望着御案上的古铜香炉出神。

    他从一个桃花色玛瑙雕龙镇纸下,拿起来一张由内阁进呈请旨的名单,上面逐一开列着十个人的姓名,均是要授予各种各样的官职和迁授的文书。按说,在目前敌兵深入的局面下,有许多天大的紧急事在等着他,像这样一般除授、升迁的琐事,既然有了吏部和内阁的斟酌,他完全不必耗费这么多心思,在同意的文书上批个可字,不同意的就把那个人的名字勾就掉算了。

    可是崇祯帝偏偏一些小事上养成了事必躬亲的习惯,对自己认命的朝臣并不十分放下。

    手中的这份名单他已经看了几遍,还是不能做出决定。着其中有些人的名字是他熟悉的,有的人他并不知道。他一边研究着那些知道的名字,那颗温体动物的心中产生了诸多的疑问。他常常会猜测这个人不是某人的同乡?那个人会不会是此人的门生?还有,这个人由御史改授主事,是不是出于谁人的授意?……在思索与猜疑中,往往就只好放下手中的朱笔一个人发呆。

    正在这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拿着一个札子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地放在御案上。崇祯害怕又有了不好的军情或灾荒,狐疑地问:“什么文书?”

    “启奏皇爷,这是大学士刘宇亮的奏本,刚才文书房送进司礼监值房中来。”王承恩的声音很是清亮,让崇祯听起来很舒服。

    “刘宇亮……又是什么事?”崇祯看了眼王承恩

    “他因虏骑深入,畿辅糜烂,恳求万岁爷派他去督察诸镇援兵。”王承恩低眉顺眼地将札子中的事情讲了出来。

    崇祯低沉的心中猛然一喜:“什么?他要去督察诸镇援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