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接任兖州牧-《三国之续汉雄心》


    第(2/3)页

    最先回来汇报战果的是李典,刘达没想到,自己只是让李典率领两千余人去扮援军,他们却也能捞到这么多战功。

    “禀将军,我们斩获敌首三百九十七级,俘获敌卒九百六十五人。”

    紧接着是于禁回来汇报战果。

    于禁本来负责殿后,是很难有斩杀敌卒功劳的,可他们在全军压上之后,竟然还能斩获和俘虏这么多敌卒,可见他们也是争功之心不减啊。

    太史慈和吴白李整等人回来要晚些,但这三人斩获都非常多。

    吴白斩首六百六十六级,俘虏一千三百九十人。

    李整斩首一千二百三十五级,俘虏一千八百二十二人。

    太史慈斩首最多,有一千五百四十六级,俘虏三千一百七十八人。

    统计下来,斩获敌首近四千级,俘虏近八千人。

    这样的战果,是刘达等人之前完全没料到的。

    不但如此,自己的伤亡还很小,只死三百多人,伤八百多人。

    近八千俘虏中受伤的也不多,只有八九百人,而且一般都是轻伤,因为许多受重伤的在战场上就被割了首级。

    刘达命众将挑选出五千个壮实的俘虏,分散编入各营,其余老弱或负伤的俘虏则充为民夫。

    吕布未灭,现在还不能论功行赏,只是记录各人功勋,待灭掉吕布之后再行封赏。

    第二日,刘达留下李典带领两千人清理战场,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前追击吕布和陈宫。

    鲁肃和刘达猜的不错,吕布和陈宫,还有张超吴资直接逃回了济阴定陶。

    跟着他们一起逃回来的兵马,仅有三千多人。

    这三千多人大多都是张超从陈留带来,或是济阴吴资原先的兵马。

    从东平出发准备来昌邑的张辽和高顺,离开须昌不远,就接到吕布和陈宫兵败逃回定陶的消息,他们只好领兵转向定陶而去。

    刘达率领大军行到昌邑时,下令在城外安营,并且派人去城中请程昱、王朗和毛阶臧洪等人出城相见。

    程昱几人见到刘达,尽皆哀伤,跪地痛哭言道:“将军,是我等无用,未能保护使君,使使君死于吕布之手。”

    刘达见到四人也是泪水横流,相继扶起四人说道:“陈宫奸诈,吕布凶恶,使君轻敌而死,非尔等之过。昌邑城得以保全,皆你四人之功,我不入昌邑,实在是不杀吕布陈宫无颜去见吾父。待我追斩得吕布陈宫之首,以其来祭奠吾父与李乾将军。”

    “将军,”程昱起身后拉着刘达说道,“使君临死前曾有交待,欲以将军接任为兖州牧,当下之急,将军宜入城接任兖州牧之职,再领兵去追斩吕布不迟。”

    终于有人提到兖州牧之职。

    刘达虽然心里很想接任,但还是需要假意推辞一番,毕竟那时候常有三让之礼:“我如此年轻,无才无德,如何能任为州牧之职?请程太守另择贤士来任。”

    “将军领众击败百万黄巾,救兖州数百万民于水火。徐州陶谦勾结逆贼侵害我兖州,将军率众击而定之。如今兖州无主,朝廷之道难通,兖州万民需要将军这样的贤主护佑,此乃兖州万民之望,请将军勿辞!”

    程昱说得情真意切,旁边的臧洪和王朗等人同声相劝,让刘达尽早入城接任为兖州牧。

    “当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北面袁绍,南面袁术和刘表,虽士众兵强,然而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将军年少而有为,又为刘氏高祖之后,当宜持一州之兵,荡天下之乱,尔后迎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将军王霸之业可成也!”

    别驾毛阶又是一番劝说。

    刘达想了许久,他不是不想接任,而是觉得兖州兵马在自己手中,州牧之职目前无人能够夺去,如果自己去击灭吕布之后再回来接任,或许会更有威望。

    “我若此时入城接任州牧之职,只怕吕布与陈宫等辈会趁机而逃,不如待我去擒斩其首,再回来接任亦可。”

    “将军,”程昱再次拉着刘达的手恳切说道,“吕布与陈宫若是据定陶坚守,将军几时能斩得其首?若是到时朝廷派任州牧,将军则悔之晚矣!”

    “吕布虽败,其党仍据有三郡之地,定不会甘心就此逃离,将军可宽心,待接任州牧之职后再去征剿也是不迟。”

    鲁肃跟着劝道。

    见刘达还在犹豫,臧洪这时也劝道:“将军有威德仁心,当今天下已乱,正是需要雄杰之士定乱之时,将军虽是年少,却能得兖州之众相服。将军宜早正名位,而后统兵剿叛,既为使君复仇,又安兖州之土。请将军勿再疑虑,速速入城接任牧位,亦可安使君之心。”

    刘达仔细想想,他们说的都对,自己领兵去攻打定陶,如果吕布和陈宫等人据城坚守,自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将其攻下,到那时朝廷知道刘岱死后,必会派任新的州牧过来。

    这样一来,自己的处境就会有些尴尬了,也会给别人留下口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