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整捡漏-《三国之续汉雄心》


    第(1/3)页

    两面皆有敌兵,城内守卒又少,且又是新归服,人心未稳,这让臧洪和李整感到压力不小。

    好在第二日王县令募征到八百壮民。

    臧洪分了两百人去协助李整守西面,其余人协守东面。

    西面只有两千多敌兵,於夫罗率领的又是匈奴和黑山贼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没有攻城器械,不敢强攻城。

    於夫罗是匈奴南单于之子,灵帝中平年间,黄巾之乱和幽州张纯反叛,匈奴遣於夫罗统兵助汉击叛贼。

    不久匈奴国中叛乱,南单于被杀,於夫罗只好领兵留汉,与黑山贼白波贼等合并,以劫略为生。

    诸侯讨董时於夫罗先是归附袁绍,后来胁迫张杨背叛袁绍,张杨因此被董卓拜为建义将军和河内太守。

    初平三年,於夫罗在内黄被曹操击败。

    现在得知袁术进兵兖州,于是举兵来助,想要寻一个稳当的靠山,不要再过流浪的生活。

    东面的刘详本来奉命进兵与张邈一起屯守陈留,兵马行到城外十里时,还接到张邈要出城相迎的消息。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等领兵到了城下,城门却是紧闭,城上严兵以待。

    后来才知道张邈已死,陈留城现由臧洪统兵守卫。

    刘详无奈,只好派人回去向袁术禀报,屯兵城下等待命令。

    陈留城是郡治所在,城高沟深,刘详不知道城内有多少守兵,凭他这五千人是绝对不敢强攻城的,就算要攻也攻不下。

    看着东西两面的敌兵皆是望城兴叹,臧洪和李整心中稍安,总算是没有辜负刘将军所命,把陈留守住了。

    两日后,斥候回报,说是太史慈将军领一万兵马已经行到睢水北面,正在准备渡河。

    臧洪和李整闻讯大喜,有了太史慈的一万兵马,就算是袁术亲率大军前来,陈留也可保万无一失了。

    此刻在睢水河北岸的太史慈,已经闻知陈留城中之况,也知道了刘详和於夫罗围在城池东西两面。

    从何处渡河,成了太史慈当前面对的问题。

    河对面有敌兵,他们很有可能会趁自己半渡而击。

    太史慈与吴白商议后决定,由后者先领一千兵从陈留城西面三里处渡河。

    吴白领兵渡河之后须结阵防御,掩护其余兵士渡河。

    然而事与愿违,吴白率领一千兵渡过河之后,还没来得及结阵,於夫罗便领众攻到。

    这时候已经不能再结阵,虽然敌众比自己人多,但吴白知道,此时只能迎敌而上才有机会得胜。

    一旦露怯,自己这一千人就可能尽灭了。

    他挥舞长戟,怒吼着冲了上去:“吕布尚不可惧,何况是此等贼子,杀呀!”

    这一千兵跟随太史慈挡过吕布,吕布之勇他们都知道。

    连吕布自己都不怕,何况是这些不懂结阵的杂兵山贼。

    于是都挥舞兵器跟着吴白迎冲上去。

    於夫罗确实是故意等着太史慈的兵马半渡而击。

    所以等渡过部分兵之后才发起攻击。

    半渡而击并不是说敌兵在水中渡到一半的时候攻击,而是渡过一半兵马的时候攻击。

    这时候敌军首尾不能相连,已渡过河的兵马会心中慌乱,又无退路,不是被杀死就是逃入河里溺死了。

    於夫罗人少,只有两千多人,肯定不能等太史慈的兵马真的渡过一半再攻击。

    因此见到有将近千人过河之时便领众袭来,只要把这千人击溃,敌军就不敢再从此处渡河,从而把敌军阻隔在对岸。

    但是於夫罗错估了形势。

    吴白此刻心中有一股怒气,或者说是一股怨气。

    在定陶时,不少将领都擒斩敌将立功,他却因为护在刘达身边而没有机会去斩将。

    于禁擒陈宫斩吴资,太史慈擒吕布,这些都是大功劳,两人都升为中郎将了,就连李整也斩了成廉。

    现在自己好不容易有机会杀敌,怎么说也要斩一个敌将,立个大功。

    他舞动长戟,突入敌众之中,一阵猛刺,须臾间便刺倒十几人,同时四处寻找敌将。

    於夫罗的这些贼众只是想来谋条活路,并无求死之心,而吴白这一千人,此时已无退路,只能以死相拼。

    双方之势显然可见,两方人马交杂到一起之后,於夫罗之众正在步步败退,吴白之卒则是步步进逼。

    就在此时,城里的李整得知情况,募了三百勇卒,出城从后面袭击於夫罗。

    虽然只有三百人,但这些人知李整亲斩张邈,因其勇而勇,又是出其不意袭来,贼众大惊之下,四处奔溃。

    “快跑,快跑。”

    於夫罗见自己两面受敌,部众死伤甚多,连连大喊。

    吴白听到他的喊声,发现就在自己前面不远,从装扮看,料想是位首领,舞着长戟就杀过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