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云氏一愣,狐疑地看向婆婆,“娘,这怎么说?儿媳听不懂,您懂,就给我们讲讲,免得我们出去闹笑话。” 孙海棠眉头微皱,仔细思索。 现在她有意无意地跟祖母学习,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教导。 赵老太笑笑,“你们看看,这次咱们家中了几个?” “四个!”云氏回答,“怎么了?” “怎么了?”赵老太被儿媳妇的话逗笑了,“这进士可不是谁都能考上的?没有读书的天赋,不勤奋,脑子不灵光,是绝对考不上的。 就算京城的那些世家勋贵子弟想要考上进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全大周三十多个府,那么多举子进京赶考,只录取三百名进士。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你说说,咱们家就中了四个,这是多扎眼的事情。志恒如果又是状元,岂不是更加引人关注? 科举考试,是京城这边目前最大的盛事,把咱们推到风口浪尖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底蕴浅薄,比不上京城的那些大户人家。因此,咱们更要明白陛下这样做的苦心。” 赵老太甚至从周武帝这样操作,看出来对赵家的维护之意。 可能是因为傅景瑞,也可能是因为赵灵芝是接生娘娘,也可能是因为镇国公。 总之,韬光养晦,比木秀于林,对赵家来说,也更合适一些。 听到赵老太这样解释之后,云氏恍然大悟,双手合并,“娘,说的是。咱们赵家最近风头正劲,如果再加上这一次,更是耀眼。” 吴琼玉也点了点头,“其实咱们家里四个二甲,这也是很耀眼了。与其担心其他的,还不如担心几个未婚的侄子婚事问题。 京城这边,自古以来就有榜下捉婿的习惯。就算没被捉去,新科进士,未婚的青年才俊,都是所有家里有待嫁之女的考虑对象。 考上进士,就能当官,迈入仕途。可比给家里的姑娘寻找秀才举人更加靠谱。毕竟秀才举人不一定能考上进士,不一定当官啊!” 听到吴琼玉说这话,云氏顿时急了,“对啊,娘,现在咱们家虽然来京城没多久,但因为夫君现在是四品的武官,身居要职。 镇国公是咱们赵家的女婿,灵芝就是安南王妃。作为安南王妃的娘家,自然也是所有人关注的对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