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纱锭背后的大利益-《我在古代建工业》


    第(2/3)页

    还开辟了大量的田地、菜畦,以及一大片晒场。

    这哪里是山寨,分明是类似于鱼儿镇的集镇。

    这名叫做副爷的小掌盘子,一路上没怎么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

    当他走近山寨里面以后,心情明显不一样,连带着表情也好了很多。

    小掌盘子主动说了一句话:“这位西洋的掌柜,你可要想好了你所说的那场富贵。”

    “如果不能让掌盘子满意,你的小命可就交代了这里了。”

    王由桢装作大明官话不熟练的样子,磕磕巴巴的说了句大富贵,便跟着小掌盘子走向了山寨的聚义厅。

    成书于洪武年间的水浒传在大明极其风靡,讲得又是山贼水匪的故事。

    这就造成了山东响马的寨子,十个有九个叫聚义厅,剩下一个还是忠义堂。

    王由桢走进聚义厅里面,见到了整个山寨的掌盘子,立即行了一个西洋的礼节。

    掌盘子是个中等身材,穿着一件棉布做的右衽衣,手里拿着一把折扇。

    一点也不像杀人如麻的响马头子,倒是像一位喝茶品香的读书人。

    掌盘子‘啪’的一声合上了手里的折扇,笑着说道:“有失远迎,还请这位和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长见谅。”

    王由桢没去说一些虚头巴脑的客气话,以他现在的这个身份,也说不出那句话。

    装作没怎么听懂的样子,自顾自的开门见山说道:“我……是来卖纱锭的……七分五厘银子一斤。”

    掌盘子作为掌握整个山寨生杀大权的上位者,这些年又因为杀人如麻,早就磨平了心性。

    这些年来无论面对任何事,基本上都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副爷从掌盘子还是一个小小的响马,就一直跟在身边,从来没见过掌盘子有什么异样情绪。

    谁知道,听到一句七分五厘银子一斤,掌盘子竟然是直接从官帽椅上站了起来。

    语调也重了很多,甚至是带了一丝颤抖:“此话当真。”

    王由桢对于掌盘子的反应早有预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自己卖给他的纱锭只要七分五厘银子一斤。

    王由桢为了算计孙包户,做好了各种充足的准备,充足到了繁琐的地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