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灵光闪现-《重生之铁腕》


    第(2/3)页

    宁县的恶劣局势完全出乎了他的预计,比他曾经预想的最坏情况还要糟糕。

    没有救灾资金,怎么解决灾后重建问题?

    在他原本的设想中,凭借省市下拨的救灾资金,可以初步的解决一些问题、打开一些局面。

    但现在,没有钱,他的很多设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赵长天不停的心里问着自己。

    无论如何,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坐以待毙比不是他的性格。

    他的脑子不停的转动着,试图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很显然,他必须要想到一个弄钱的办法。

    按照他的估算,想要在短期内初步打开工作局面,他至少要筹集到2000万。

    一部分用已启动再后重建工作,另一部分用以解决拖欠各级公务员的工资问题。

    而要从中期考虑,想要彻底解决灾后重建问题,在二千万基础上,至少还要增加四千万。

    他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是否通过向远大集团借贷的方式筹措这笔资金?但又觉得有些不妥。

    公是公、私是私,如果他这么做了,可能会在短期内解决问题,但也很可能会留下一些隐患。

    可通过官方途径,向上级政府请求支援的路已经被堵死,周有为这个本地干部没什么办法,他这个外来者也不可能有例外。

    没有外部的帮助,那就只能宁县自己解决问题。

    可宁县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区,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非常不发达。

    通过周小林的介绍,赵长天知道,全县几乎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企业,最大一家企业——宁县酒厂也只有几百万的资产规模,而且近年来举步维艰、几乎处于破产的境地。

    可以说,宁县百分之九十的财政收入都是依靠农业。

    在农业上,全县17个乡镇,有一半以上处于山区,老百姓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水果。

    但由于交通很不发达,导致水果卖不上好价钱。因此,历年来,宁县的提留费征收工作都异常艰难。

    最好的年份,也不过是能完成不到接近一半的征收任务。

    去掉上缴给市里的部分,政府能够剩下的也非常有限。

    这就是宁县目前的现状。

    很显然,依靠增加税收的手段筹集资金,是行不通的。

    复制昌县的募捐模式?也不是十分可行,社会大众对于重复、雷同的慈善行为是有免疫力的。或许,能够收到一些效果,也许能够筹集到一定的资金,虽然不可能比的上昌县,但筹集个千八百万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各大电视台包括报社能否配合还是个未知数。在赵长天看来,即使能取得电视台的合作,也将要付出远超上次的代价。

    虽然远大集团能够承受这种代价,但如果代价太高,甚至超出了预期能募集到款项。那么,这种明显充当冤大头的事情,赵长天是不会去做的。

    如果再抛除这个办法,赵长天一时之间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筹钱的好路子。

    正想到这里的时候,敲们声打断了赵长天紊乱的思绪,敲门的人是周小林,他要带赵长天去他的住处。

    看了看表,时间已经走到了下午五点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