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与部下那种歇斯底里的绝望大喊不同的是,菲尔德此刻却出奇的冷静。他连忙拨通了雷达站链终端的航空指挥部报告了雷达上出现的情况。之后又给了自己部下狠狠两耳光。 “给我冷静下来,仔细看着屏幕。现在上头需要我们时刻监视这一反常情况。我需要你的数据支援!” 菲尔德的行为可以说是粗暴,但不得不承认非常有效。原本还歇斯底里的年轻雷达『操』作员在挨了两耳光后立刻恢复了神智。他紧盯着屏幕,根据刻度尺上标示的距离,每隔一周圈报告一次光点的距离。而菲尔德的电话听筒始终没有离开嘴边,他将得到的数据如实报告给雷达站链终端的航空指挥部。而航空指挥部则通过密布在海峡沿岸,监视着不同高度的雷达站送来的数据在地图上清晰的标示出德军飞机的位置与距离。面对如此庞大的机群,驻扎的曼斯顿机场的6支“飓风”小队率先起飞,意图在海峡上空形成第一条拦截线。不过,很快所有人都看出了疑点。这支庞大的机群就仿佛是在游山玩水,他们的速度完全颠覆了人类飞行器的原则。在这种速度下,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上升气流托起一架战斗机,连滑翔机都不可能。更别提那些数十吨的轰炸机了。 盯着屏幕看了半天,都有些眼花的菲尔德有些自言自语的问:“你……认为……那……会是什么?” “……不知道。长官……这……可能是一种……恩……干扰设施……” “干扰?哈!干扰!那真是太棒了!我们最有效的眼睛就这样瞎掉了。真是太棒了。德国人干得真是太棒了!” 率先升空负责拦截的6支“飓风”小队最后发来报告。目标位置没有一架德军飞机,甚至连只鸟也没有。云层上空只有无数的薄皮在天空中飞扬。他们反『射』的阳光在天空中形成一片耀眼的光幕…… 收到皇家空军出击消息的米尔希不由感叹,副元首真是个天才。仅仅只是向天空播撒大量箔条就足以让英国皇家空军疲于奔命。米尔希第一次知道在干扰雷达波方面金属箔条居然有这么大效果。当然这种干扰并不是完美的。采用的锡箔成本高,比重大。空中滞留时间短。还需要轰炸机飞上高空,大量投放。不过法本化工正在研究全新的轧钢制铝箔。米尔希相信,一旦这种厚度仅的铝箔能通过轧钢机压制完成,那不仅解决了成本与比重问题,滞空时间也能大大增加。米尔希认为,恐怕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副元首才会允许空军大规模空袭英国。先打瞎对方双眼,随后再肆意欺凌瞎了眼的人,恐怕这是那个副元首最喜欢做的事。 米尔希在惊讶的同时,英国人也在惊讶。 在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美国和德国就对箔条进行了试验研究。英,美还大量生产了箔条。由于当时尚未研究出有效的反箔条干扰措施,各国都怕这一简单而有效的干扰措施使用后被对方效仿,而用来干扰自己的雷达,因此都严加保密,一再推迟使用箔条的时间。 雷达对于英国的重要不言而喻。现在德国人率先使出了雷达干扰这一招,并且顺利打瞎了自己的双眼,这怎么能让英国人不惊讶。德国人肯定知道了箔条在干扰雷达上的作用,他们也肯定会继续这么做。现在能用来提供预警的恐怕就只剩巡逻机与海峡边那些观察站人员的双眼了。 面对这次德军的虚假空袭,皇家空军立刻做出反应。先是增加了巡逻机的数量,扩大了巡逻范围。然后增加了观察站的兵员数量,一天24小时时刻监视着海峡对岸。最后数千只带有拦截钢索的气球在各城市升空…… 英勇的英国人全面警戒。陆军与空军随时准备抵抗即将来临的德军空袭。即便雷达已不再值得信任,英国人战斗下去的决心永远都不会变。 恩……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是这样。 让英国人感到奇怪的是,德国人明明已经知道了箔条对雷达的干扰效果。那他们为什么还故意让自己得知这么重要的情况。而不是乘自己一无所知时发起一场突然袭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