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悬崖边缘(5)-《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2/3)页
从41年到45年,战争总共只有4年时间。如果41年的德国还算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话,难道要到42、43年才能算是做好战争准备?如果德国是42、43年做好准备,那时间就拖得太久了。苏联人也早已做好了战争准备。既要及早对苏开战,又要在做好准备前不能开战。搞得都和任海济原本祖国中的高官会议一样了,说的都是两不得罪的那种模棱两可的话。
矛盾吗?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任海济所说的做好战争准备,指的是德国应当正视进攻苏联的难度。苏联国土从西向东成喇叭状。越来越大的国土面积在实行焦土政策后足以拖死任何一个试图进攻它的敌人。此外苏联春季为融雪季、秋季为雨季,使得几乎没有石子路的苏联土地道路泥泞难行。而冬季则为冰雪覆盖,哪怕是苏联人自己想在暴风雪中执行军事行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在最适合军事行动的夏季,道路上飞扬的尘土都足以让德国坦克那精密的发动机熄火。
此外苏联的兵员,装备这种战争潜力在历史上都未被希特勒与那些德国将军们正视过。而这也是任海济所说的“越早越好”的原因。
苏联的战争潜力远超过当时任何人的想象。虽然因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导致乌克兰人对苏维埃『政府』的不满,虽然占苏联三分之二国土面积的西伯利亚地区贫瘠寒冷。但计划经济体制让苏联能在短时间内向战时经济转化。只要战时全国动员令一发动,成千上万的坦克、大炮、飞机就能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走出工厂。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从41年苏德战争爆发那一刻起,苏联便果断的将伏尔加河以西的主要战争工业向东转移。这项庞大的工程是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极短时间内完成的。42年下半年,著名的乌拉尔工业区便恢复生产。
任海济不敢想象,一旦苏联在和平时期便开始转移这些工业设施,等斯大林发动全球“赤化”的战争后,那首当其冲的德国将会面临何种敌人。如果真到那一天来临,恐怕就会变的像《红警》中那样,只有依靠全世界来对抗苏联了。所以对苏战争,越早开始越好。在苏联完成战争动员前便击垮他们。
现在“巴巴罗萨”行动即将开始,那如何在成功夺取政权前,保存德军实力是任海济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他可不想在成功夺权后,反而陷入无兵可用的窘境。
放下不停轻压太阳『穴』的左手。任海济将视线由手中的文件移回到面前的西瑟身上。
“西瑟,这一系列的报告内容都很含糊。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伴随着任海济冰冷的话语,原先拿在手中的报告被他一把扔在书桌上。
看着从书桌另一端飘落的几张报告,西瑟咽了口唾沫。此刻任海济的表情与语气让他立刻知道自己的小主人现在很不满。作为跟随在任海济身边最久的人,西瑟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这个小主人的脾气。西瑟比任海济的父母更了解他,因为自己小主人的某些表情与动作是不会出现在老爷与夫人面前的。
“那个……小主人……”西瑟的话停了停试图理清思路向任海济解释,“苏联人比我们所想的要团结。他们有很强的排外『性』。他们不喜欢任何外来者……”
弯曲的右手四指有节奏的敲打着桌面,任海济饶有兴趣的看着西瑟突然打断道:“西瑟,你的话中有个错误。并不是苏联人,而是斯拉夫人。”
西瑟很想反问对方,“苏联人”与“斯拉夫人”有区别吗?但多年养成的习惯让他立刻接受了任海济指出的错误。
“是的。小主人。”西瑟略微低头以示歉意,接着说,“斯拉夫人不喜欢任何外来者。‘尤鲁姆冈特’在那里得到的情报有限。即便是在酒馆内,斯拉夫人也不会毫无保留的向一个外来者述说那些流言。那个……小主人。你知道的,即便是酒馆里的流言,有时候也能分析出很多事。”
“是的。继续。理由应该不止这些。任何团队、政党、国家都不会是铁板一块。人越多,心越杂。可以利用的东西有很多。我等着你的解释。”
西瑟一个苦笑,又一脸无奈。
“事情比小主人你,所想的要复杂的多。这个国家自16年摆脱沙皇统治开始,便将所有人都视为敌人,因此他们空前团结。哪怕是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甚至是哥萨克人都不被他们所接受。愿意接受‘尤鲁姆冈特’的人,没有一个是斯拉夫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