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e5与e10的设计早已完成。作为与的后继车种,其实在设计思路上与“e计划”的之后车辆完全不同。以装甲车设计思路在设计的e5与e10,任海济只要求零件能大幅通用就可以了。于是作为半履带装甲车的e10便成了连接装甲车与坦克突击炮的桥梁。 e5采用了现在德国2型坦克的“风2型”柴油发动机,8x8轮式驱动,整车为全装甲包覆。与历史上同样采用8x8轮式驱动的重型装甲车不同,“特殊装甲车辆设计组”的设计师们遵从任海济的要求,为它选择了1挺20mm全封闭360°旋转机枪作为自卫武器,而不是75mm反坦克炮。在保证最大公路时速70km/h的基础上,设计师们将e5的车体空间塞得满满的。除去长、短波电台外,他们还硬生生塞进一台高倍望远镜。随后所有剩余重量就全被扔到了装甲防御上。e5战斗全重为吨,比历史上德国最早的半履带装甲车都还重上1吨。 e5的设计有一半被用在了e10上。 e10的驾驶室设计,使用的大直径车轮与e5完全相同。在发动机上则是最大输出功率达650马力的“风3c型”发动机。同为“风”系列发动机,e5与e10的发动机零件大部分都能通用。e10的底盘由现在德国2型坦克所使用的底盘改造而来。“特殊装甲车辆设计组”的设计师们原本想将底盘稍微改造后一下后便拿来使用。结果悲哀的发现底盘重量过重。同时长度过短,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于是设计们将这块2型坦克底盘捶扁拉长,再切除掉无用部分后终于成为现在e10所用的底盘。与e5相同,e10同样采用全封闭式装甲包覆。车体后半段的履带式车轮的悬挂装置与负重轮设计都与2型坦克完全相同,而一侧四组负重轮,620mm宽履带的设计则与之后的e系列战车相同。自卫武器的设计使用与e5完全相同的单管20mm机枪,宽阔的车体空间除驾驶员与副驾驶员之外还能运载12名士兵,或者将整个战斗指挥室全部搬入车内。42年之后的s型在车身上装有150mm,10管火箭炮。最大运载人数包括两个驾驶员在内总共才4人。失去指挥功能。e10战斗全重为12吨,即便拖曳着88mm防空炮,e10在公路上的最高时速依然能达到50km/h。 经过e10的过渡后,e25开始正式迈入战斗车辆的行列。 e25在定义上为“驱逐战车”而不是“突击炮”。在德国“驱逐战车”与“突击炮”不同,e25属于装甲驱逐车辆,由装甲师指挥,负责与坦克协同行动。而2型突击炮则是属于炮兵指挥,负责协助步兵,提供必要的反装甲火力。e25的底盘直接采用2型坦克的地盘,五组交叉式负重轮,发动机与主动轮像苏联坦克那样后置,悬挂系统则是“全轮**式『液』压悬挂”。“全轮**式『液』压悬挂”使得e25在行驶时抬起车身,提高越野『性』能。一旦进入战斗状态,则能压低车身隐藏自己。即便是任海济后世的知识中这种悬挂系统也只有法国的“勒克莱尔”和日本的“10式”坦克使用。这种超越时代50年的悬挂系统在正式量产后被废弃。e25车体正面装甲为45°倾斜角的80mm装甲,1根长长的75mml70火炮由车体上向前伸出,副武器与前两者相同,采用全封闭360°旋转的20mm机枪。e25战斗全重27吨,发动机与e10相同,使用最大输出功率达650马力的“风3c型”发动机,最高公路时速在外观上与历史上著名的“追猎者”相同,只是大上一号。 宽大的车体底盘,大功率发动机,大角度倾斜式装甲,大口径火炮。这些e25的设计经验被用在了e50上。与4型坦克豹式的成功经验相结合后,几经完美的e50便诞生了。 e50在火炮上选择了由克虏伯设计的88mm火炮,这种火炮现在被用在3型坦克虎式身上。不过与虎式的88mml56不同,“特殊装甲车辆设计组”的设计师们让克虏伯设计了一种88mml100型火炮。这让任海济瞠目惊舌。虽说火炮的设计只会口径越来越大,穿甲能力越来越强。在2型坦克使用75mm火炮后,3型虎式坦克便使用88mm火炮,可你居然直接搞个88mml100火炮出来,你就不怕炸膛吗?可以想象,克虏伯在面对这群疯狂的设计师时,日子有多难过了。e50车体正面装甲为倾斜角30°的100mm装甲,侧面则是75°倾斜角的70mm装甲。从外观上看e50的外形就像是历史上大一号的豹式坦克车身与虎王炮塔的结合体。e50采用一侧6组交叉式负重轮设计。在负重轮尺寸与履带宽度上所有e系列车辆采用统一尺寸。发动机则是全新的“风5a型”柴油发动机。这种使用喷油技术的发动机最大出力达1200马力。一问世,便直接完成了“e计划”的最后两种坦克。强大的心脏让e50这种战斗全重56吨的大家伙在公路上能跑出近60km/h的速度。交叉式负重轮设计虽然在维护上增加了维护人员的负担,但最大程度上分散了连接负重轮的车轴负担。e50的悬挂系统与传统的德国坦克完全不同,莱恩博士设计的外置盘式螺旋悬挂装置,不占用车内空间。和e25、e75一样采用动力系统后置,这种整合的动力装置为e50节约了近一吨的重量。同样因为动力系统后置让e50终于抛弃了传统德国坦克所需要的那跟穿越车底的传动轴,使得整车转动装置更简洁、更紧凑、更可靠。在车体长度上与虎王相差无几的e50车体高度仅米,比历史上的虎王要低上半米。 作为“e计划”的最终产物,3型虎式的后继者e75完美的继承了前者所有的优点。当然重达近80吨的身躯也成了它最大的缺点。 无论是动力传动系统,负重轮与履带尺寸e75都与前三者完全相同。车体内的布局也与e50相差无几。e75使用大型带尾舱炮塔,炮塔后方能携带23枚炮弹,主炮则使用128mml55型火炮。最初从文件上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任海济吓得差点没用座椅上滑到地下。对于这群疯狂的德国科学家们任海济已经无话可说。e75车体正面装甲为30°倾斜角150mm装甲,侧面则是75°的80mm装甲。单侧8组交叉式负重轮设计与“风5a型”发动机让这个庞然大物在公路上能跑出50km/h的速度。当然,e75的越野『性』能就不用考虑了。 整个“e计划”的各种车辆,所使用的发动机都由“施维茵重工”设计,零件通用。传动系统的设计几乎完全相同,大部分零件可以通用。车轮、履带、连接车轮的扭矩杆完全相同,零件可以通用。车体内装载的各设备完全相同,零件完全通用。如果不考虑e5与e75之间的车体差别,火炮口径的区别。“e计划”各车辆之间的零件通用率超过75%。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