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巴巴罗萨”启动(7)-《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2/3)页

    毋庸置疑,乔格・汉斯・莱茵哈特是名优秀的装甲指挥官。从波兰战役开始,他就一直指挥着装甲部队在战场上驰骋。现在在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他和他的第41装甲军是赫普纳这把利刃的刀尖,专门负责在苏军防线上扎出个窟窿。与曼施坦因那只有1个正规装甲师的第56装甲军相比,莱茵哈特的第41装甲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突破能力都在对方之上。

    第41装甲军有2个正规装甲师与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组成。每个装甲师由150辆坦克组成,每个装甲营的指挥车均由“虎式”坦克担任,成员清一『色』为2型坦克。不过也正是“虎式”坦克这种油老虎,让原本应当冲在最前面的第41装甲军反而落后了。

    苏军第3、第12机械化军中的t26根本不是德军2型坦克的对手,当苏军拥有的坦克数与德军相差无几的时候,苏军英勇的反击只能算是盲目的送死。更何况苏军根本不懂得该如何使用坦克,也不懂坦克与步兵间的配合,更别提空军与火炮支援了。于是苏军第3、第12机械化军中的坦克一到达战场,便一线拉开,像蛮牛一样猛冲。似乎光靠他们自己便能彻底解决面前的德军。

    莱茵哈特根本不需要让2型坦克或“虎式”出动,光是埋伏在战场上的反坦克炮就足以对付苏军坦克。

    冲在最前方,没有步兵支援的t26在德军反坦克的穿甲弹『射』击下,一辆辆变成了燃烧的火球,明亮的火焰照亮了立陶宛肥沃的牧场。不过德军的单方面屠杀很快随着苏军新型坦克加入战斗而被迫停了下来。

    这种坦克的炮塔与车体外形与t26很像,但体积至少是后者的两倍。车体一侧6组负重轮与宽阔的履带让它在战场上快速驰骋。大型炮塔上,那门大口径的火炮让德军的37mm反坦克炮相形见绌。

    见到这群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庞然大物,德军反坦克炮立刻掉头一阵猛『射』,可只听见穿甲弹击中坦克的“当当”声,却不见一辆坦克因受损而停下。

    莱茵哈特遭遇到苏联人专为对付“虎式”而改良的kv1型坦克。

    40年法国战役结束后苏联使节团出访德国。在德国坦克工厂的空地上“意外”见到了任海济宣称为失败作品的3型与4型坦克。对于一向喜欢重装甲,大口径火炮的苏联人来说,他们立刻将攻防能力最强的“虎式”定为假象敌。这点从之后的su27和“现代”级驱逐舰的设计中就能看的出来。硬生生比同时代的飞机、驱逐舰大上一圈。

    使节团真正领导人科京在返回苏联后提交了一份重要报告。在报告中科京详细分析了“虎式”坦克的攻击力与防御力,并认为现在苏联没有任何型号的坦克能与之一战。不过他又补充到kv系坦克只需要稍作改良就能胜任与“虎式”交战的任务,苏联坦克工厂无需大幅改变生产线便能在短时间内开始大量生产。

    科京的报告让苏军各高层指挥官大吃一惊。所有人都能想象一旦在战场上遭遇德军“虎式”坦克,苏联红军将遭遇何种困境。于是几乎所有人一致通过了科金的改良方案,并加大kv系新坦克的产量。

    之所以说“几乎所有人”,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基辅特别军区司令的朱可夫更倾向于由哈尔科夫坦克工厂设计师科什金提出的t34改良方案。不过因为t34的改良方案虽然增加了火炮口径,但在车体正面装甲防护上比kv1的改良方案要差。如果想要继续增加装甲厚度,则必须重新设计t34的底盘,底盘一动车体上所有装备都会改变。在t34还未取得实战资料的当时,这等同于重新设计一辆坦克。尽管科什金一再保证,自己只需要几天时间便能搞定一切问题,他的设计方案依然被否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