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改变与未变的历史(8)-《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2/3)页

    “巴巴罗萨”行动中……不,可能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大的包围圈终于形成了。“基辅合围战”就像任海济所知的那样开始上演。

    在第2装甲集群的冲击下,朱可夫向斯大林提议让基辅的苏军撤退。不过斯大林帮了德军一个大忙――他拒绝了朱可夫的撤退建议,并将朱可夫下放到预备队。改由沙波什尼科夫接替朱可夫的总参谋长之职。同时让叶廖缅科担任新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总司令,负责保卫布良斯克,消灭古德里安的主力。

    布良斯克位于斯摩棱斯克以南,但严格说来与基辅还是有段距离。

    因此当古德里安与霍特分别南下与北上的时候,斯大林还以为古德里安将走南面的布良斯克,而霍特走北面的加里宁。最后以莫斯科为终点再发动一次钳形攻势。

    斯大林猜错了德军南下的意图,叶廖缅科也猜错了德军南下的意图。

    古德里安一路南下,根本没有转向向东的趋势。第2装甲集群不停在布良斯克方面军身上挖出一连串伤口。等叶廖缅科发现,古德里安的目标其实是布良斯克南面,基辅地区的西南方面军后已经太迟了,这个时候布良斯克方面军已没有足够的战斗力去阻止德军南下了。

    斯大林下达了严禁放弃基辅的命令,整个西南方面军在第2装甲集群与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的共同努力下,被德军一股脑装进包围圈中。

    8月10日,德军包围圈完成。至少70万的苏军被德军包围,整个西南方面军的主要战斗力都在其中。顺带着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古德里安揍的千疮百孔,南方方面军则在克莱斯特的冲击下遭到重创。

    整个“基辅合围战”的过程与任海济所知的历史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硬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因为任海济的出现,德军的表现比历史上还要疯狂。

    与白俄罗斯密布的丛林、沼泽地形相比,大部分是平原的乌克兰在地形上理应更适合装甲部队高速推进。

    不过我们都知道,乌克兰是欧洲粮仓。在乌克兰肥沃的黑土地上,麦田一片接一片。放眼望去,成片的金『色』麦穗在夏季微风中掀起一阵阵麦浪。

    南下的第2装甲集群中的德军官兵开始并没有在意那些满是半人高小麦的麦田。他们以坦克为先导,手中端着枪毫不犹豫冲入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金『色』麦田中。不过在一辆2型坦克在面前被轻易击毁后,他们很快就后悔了。这个时候深入麦田的德军士兵们才绝望的发现,麦田里到处都是苏军步兵。

    这些苏军步兵从一开始就躲在麦田中,小心翼翼的看着那些从自己面前大大咧咧经过的德军步兵。直到德军2型坦克的侧面装甲暴『露』在自己面前后,他们才发起突然袭击。更有些英勇的苏军士兵,从后方接近那些被孤立的德军2型坦克。他们用手中的炸弹或燃烧瓶从后方袭击那些2型坦克,『逼』迫德军装甲兵放弃他们的坦克。

    在苏军第一波突然袭击下,很多2型坦克都冒着黑烟,被迫停留在麦田中。被打死的德国装甲兵尸体不是挂在坦克上,便是倒在麦田中。他们身上黑『色』的军装与那片金『色』麦田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