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列宁格勒(13)-《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2/3)页

    “但是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他们的补给……”瓦杜丁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从西面通往霍尔姆的路线有多条。但这些路线上每日运送的补给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德军的要求。如果要以霍尔姆为据点,为之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他们能动用的部队数量有限。前提还是那些留在霍尔姆的驻防部队没有任何行动。”

    将手中的文件递还给站在一旁的参谋,沙波什尼科夫笑着道:“你看,绕了一圈不是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了吗?德国人这样不顾补给线,执意跑到霍尔姆到底是为了什么?”

    整个苏联红军参谋总部在不停猜测,意图判断出德国人的目标在哪里。可斯大林等不下去了。

    德军占领霍尔姆意味着他们已经突破了加里宁方面军的重重阻拦,跑到西北方面军的侧翼。这让整个西北方面军的战略中心不得不转变。不过部队集结再重新部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拉脱维亚境内的德军还在与苏军精锐对峙,让伏罗希洛夫在调兵遣将上有些束手束脚。

    一天之内,斯大林三次询问沙波什尼科夫,是否已经判断出德军的行动方向?是否可以开始调整西北方面军的战略中心?甚至是否能依靠现有的兵力,将这些德军一锤砸死?

    沙波什尼科夫没能回答斯大林的询问,这让这个独裁者很不满。然后他又想到了没能阻挡住德军北上的科涅夫。疑心病甚重的斯大林像当初马力诺夫斯基在哈尔科夫吃了败仗后一样,开始怀疑科涅夫是不是避而不战,故意让德国人通过的。

    至于科涅夫的报告中,加里宁方面军的部队完全挡不住德军新型坦克的报告被斯大林选择性忽略了。

    在科涅夫的报告中E50很强。强到什么程度?它能在200米距离上承受苏军小口径反坦克炮对其侧面装甲的射击。强到苏军的的PTRS-41反坦克枪即便在50米距离上也射不穿它的侧面装甲。强到KV1/85、T34还未进入射程就被它直接击穿。

    E50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古德里安在装甲兵突击教程中的作战方式。在遭遇反坦克炮射击的时候,它根本无需停下脚步用同轴机枪为去清理反坦克炮的步兵提供掩护。它只要加速就能在苏军小口径反坦克炮两次射击的间隔将面前的反坦克炮直接碾成废铁。

    对于遭遇过E50的苏军士兵来说,如果不是指望射穿驾驶员观察口或是打断履带。唯一能产生效果的就只有85mm高射炮。这还是E50在1000米内时才会有效果。

    采用掺有硅的复合装甲让E50的重量比预想中要轻上许多,于是德国坦克设计者们将空余的重量全部用在了装甲上。造就出一个比历史上防御力更强的E50,至于E75……暂时还没有正式交战记录。

    在沙波什尼科夫与瓦杜丁为了判断德军行动方向而伤透脑筋的时候,斯大林也不轻松。不久前驻苏联的英国大使通过莫洛托夫向斯大林递交了德军的行动报告。

    在北非的德军居然占领了哈尔法亚隘道。通往亚历山大港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

    这个消息让斯大林如坐针毡。先不论德国人在短时间内解决北非战斗后,能将那些部队调到苏德战场。光是想到没有英军牵制的德国空军很快就能控制住黑海出海口,就让斯大林提心吊胆。更不用说德国陆军通过土耳其翻越高加索山脉的可能性了。

    让陆军从土耳其翻越高加索山脉?可能吗?似乎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不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谁知道德国人在他们那个新元首带领下会不会做出这种疯狂的举动。

    根据英国大使带来的消息,似乎希望苏联能在欧洲战场上再加把力,迫使德军停止在北非的行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