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列宁格勒(20)-《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2/3)页

    说实话,维斯一点也不明白威廉话语中的意思。在这个激进的犹太复国者眼中,只要是为了达成目标,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舍弃的。无论是同伴的生命还是自己的。

    当然在命令向苏军碉堡射击之前,维斯早就注意到了碉堡旁的海尔默。不过在他眼中纳粹党徒的生命连猪狗都不如,要不是还有苏联人这个共同的敌人在面前,他甚至懒得去理会被压制住的威廉等人。

    犹太复国者可不是心甘情愿站在德国人这一边的。

    将额头略微干燥的泥块剥了下来,维斯低声道:“真是群奇怪的家伙……”

    “什么?长官。”

    “不,没什么。不用在意。”维斯向着一旁同样一身泥浆、左眼略肿的炮长摆摆手,示意对方不用在意自己刚才的自言自语。

    “斯大林防线”是苏联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为防御西方帝国主义入侵而在西部边界修筑的防线。这条防线北起波罗的海三国旁的卡累利阿地峡,南至黑海。总长度超过1200公里。不过在苏联人的记载中这条防线没有具体代号,苏联人自己称呼它为“东方防线”。而“斯大林防线”是德军对这条防御线的称呼。

    与我们所知的“马奇诺防线”相比,“斯大林防线”显得有些粗制滥造。就建造方式而言,这条防线其实与秦始皇的“长城”差不多。整条防线上,并不是所有防御工事都是全新修建的。苏军只是将国境线上某些原有的防线连接在一起而已。因此“斯大林防线”可以仔细分成多个段落。

    之后的事我们都知道,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定,苏联国境线向西推进了至少150公里。“斯大林防线”的大部分段落失去作用。为了在短时间内在新边境修筑起防线,苏联政府“拆东墙补西墙”,大量挪用“斯大林防线”以及新边境上原来诸小**事工事的材料。苏军对西部边境兵力部署也作出重大调整,大批部队告别“斯大林防线”向更西面移动。

    旧防线上的防御被荒废,新防线还未修筑完成。德军便以装甲部队为先导,越过边境线进入苏联。苏军节节后退,曾被寄予厚望的“斯大林防线”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也只有在乌克兰土地上的那段防线,稍微发挥了一点作用。

    1941年10月,德军在任海济的命令下开始大规模后撤。“斯大林防线”上的某些防御段落再次回到苏军手中。不过苏军才高兴没多久,42年1月,任海济与德军指挥部也开始打起“斯大林防线”上某些段落的主意。

    从地理位置来看,苏军选择修建防御工事的地点很不错。通常一两个碉堡就能控制住整条公路。任海济需要依靠这些苏军修建的碉堡来减少用以保证补给线安全的兵力。于是从卡累利阿地峡开始向南数第三个防线――普斯科夫防御段成了德军眼中的目标。

    从明斯克防御段后方绕行,最终从东西两面合围目标。将这一段防线上的苏军全部驱逐后来自波罗的海三国的补给就将畅通无阻。而这条补给线将支撑起德军之后的军事行动。

    威廉等人不知道,他们成了第一支与北方集团军群汇合的部队――当然是非官方的。

    “即便到现在我还是认为齐格飞那家伙疯了。”

    “瓦露基利”的指挥帐篷内,克莱茵低着头,围着放在中间的地图不停转着圈。一旁的凯尔默不作声地看着不停踱步的好友。他扭头撇了眼站在另一边的瘦高男子,最后还是低头看着地图。

    “哦,抱歉。埃因霍恩阁下。请相信,我这话并不是针对你们的。”克莱茵停下脚步向着瘦高男子道,“我并不是什么种族主义者。”

    罗格・埃因霍恩轻推自己鼻梁上的眼镜。用镜片遮挡住自己那满是憎恶的眼神,冷冷道:“我不需要理会你怎么想。我只要完成交易的内容就可以了。”

    克莱茵用惊讶的表情看着埃因霍恩,略显夸张地说:“唉?你不是因为仰慕布伦希尔德小姐才这么做的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