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英雄之城,死亡之城(8)-《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2/3)页

    苏军想像41年的德军那样,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再度编织出一个巨大的包围网。南北两个方向上的集团军由普里皮亚特沼泽南北两边绕行,直接合围后方的明斯克。为此苏军甚至将手中所有的T34与BT系坦克全部配属给了这两个集团军,试图使用中、轻型坦克从泥泞的沼泽地带高速突破,杀德军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苏军没想到的是,德军似乎早有准备。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前线指挥官一反常态,将手中的装甲部队同样配属在奥尔沙两侧。而在奥尔沙陆桥迎接苏军重型坦克冲击的的则是他们化了6个月时间精心修筑的环环相扣的防御阵地。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前线指挥官不是别人,正是瓦尔特・莫德尔。

    由于任海济对国防军的改革,德国那些集团军指挥官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决定权。就和陆军统帅部在完成最高统帅部制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拥有自由决定权一样。集团军群中那些集团军的指挥官们在完成战略命令的前提下,在战术上他们同样拥有自由决定权。而莫德尔率领的2个集团军负责奥尔沙第一道防线。

    莫德尔深知奥尔沙陆桥虽然有一定的防御纵深,但地形过于狭窄。这种狭窄的地形不适合坦克行动,更何况坦克这种东西不是用来防守的,而是用来进攻。于是莫德尔命令装甲部队向奥尔沙陆桥南北两侧移动,随时准备反击。而中央就交由步兵防守。

    在莫德尔的指挥下,德军拼命修筑防御阵地。

    每个阵地前方德军挖出个米深,5米宽的环形反坦克战壕,挖出来的土全部堆在德军阵地一侧。每个阵地都配有一门50mm反坦克炮,一挺MG42机枪,一支反坦克步枪。每个阵地间相隔100米,前后相差150,第一排与第二排各阵地间成等边三角形分布。防御阵地更前方则是他们用于延缓苏军的前进速度而埋下的大量地雷。

    莫德尔化了6个月时间精心修筑的防御阵地让进攻的苏军大感不适。

    苏军用密集的火炮在雷区上清理出一条通道,随后以KV1/85为前锋向德军防御阵地发起冲锋。可没多久KV1/85便一头栽进反坦克战壕内。无论驾驶员如何倒转履带,这种重达近50吨的坦克都无法从反坦克壕沟内退出来。于是苏军坦克只能调转车头,试图从一旁绕开。苏军试图借助坦克高速冲锋,一举冲垮德军防线的计划被迫中止。就在苏军坦克调转车头的时候,防御阵地上的50mm反坦克与反坦克向着露出侧面的苏军坦克猛烈射击。MG42则向着坦克后的步兵吐出明亮的火舌。

    围绕着奥尔沙陆桥的正面攻击被德军成功阻挡。

    奥尔沙陆桥两边,德国装甲兵在莫德尔指挥下一遇见苏军坦克便立刻向南北两个方向逃窜。

    2型坦克履带过于狭窄,虽然不至于直接陷入普里皮亚特沼泽,但机动性大打折扣。莫德尔深知自己装甲部队的缺点,绝不与苏军坦克发生正面冲突。他们要做的是发挥自身火炮射程的优势,在沼泽地带拖延苏军。

    结果南面的第30集团军在德军攻击下推进速度缓慢,22日,更是被德国装甲军牵着鼻子转了整整一圈后,后方补给线反而被德军破坏。然后被德军追得四处逃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