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整个战场就像盆未搅匀的sè拉,身穿灰sè军装的德军与身穿土黄sè军装的苏军混杂在一起。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另一边,作为德军42年夏季主攻方向的苏联北方土地,由拉脱维亚开始至列宁格勒,甚至到拉多加湖东岸的土地上,这片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苏德双方的主力部队围绕着列宁格勒这座北方重城展开血战 克鲁格指挥着他的第4集团军由东向西一步步向列宁格勒逼近。伏罗希洛夫坐镇列宁格勒城区指挥部内,时刻紧盯着防御地图。在他的指挥下苏军一步不退,在连接拉多加湖与芬兰湾的涅瓦河西岸借助地形优势将东面的第4集团军死死顶在河岸另一边。 涅瓦河由拉多加湖开始先向南流淌,随后向西在流经普什金东北面3公里处再转向东北,最后经过列宁格勒市区流入芬兰湾。这条长约75公里的河流在流入列宁格勒之前成为一条环绕列宁格勒的天然防御工事。 克鲁格见光靠步兵强攻难以渡河,边将后方的重型火炮拖至河岸边在空军掩护下对着河对面的苏军猛烈炮击。4天后,第4集团军前锋终于在己方火炮与空军的掩护下渡过涅瓦河。可是成功渡河的部队数量太少,又被对面的苏军火力给压制在河畔进退不得。结果克鲁格被堵在涅瓦河河畔整整一个星期,却连一座浮桥都没有架起。 第4集团军西面,负责列宁格勒包围网南侧的第9集团军运气要好得多,嗯……也坏得多。他们不用担心苏军依仗涅瓦河地形的防御,因为他们一头撞在了苏军在涅瓦河南面修筑的防御工事。 苏军在普什金北面至芬兰湾岸边修筑了一连串环形防御工事,以弥补涅瓦河在这个位置转向流入列宁格勒市区后出现的防御缺陷。 第9集团军在苏军这条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与克鲁格一样,第9集团军的指挥官阿道夫・斯特劳斯只能将手中的所有火炮全部拖到普什金,希望用密集的炮击来瓦解防御工事内苏军的抵抗意志。不过与第4集团军相比,阿道夫・斯特劳斯还需要担心来自东面德军包围网中的苏军大部队的反扑。 6月24rì,克鲁格见自己始终无法突破涅瓦河防线,心急如焚。这个少数知道任海济在42年攻势中真实目标的德军高级将领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从作战目标上来看,他至少还有三个月时间。但克鲁格知道他最多只有一个月时间,他必须在一个月时间内将战线压迫至列宁格勒市区。否则他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占领列宁格勒,如果不能在三个月内占领列宁格勒,那元首之后就死定了,当然他自己也死定了。 6月24rì同一天,第9集团指挥官阿道夫・斯特劳斯赶到克鲁格所在的纳济亚。两个集团军指挥官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后,两人同时改变策略。第9集团军将战略重心向西移动,试图将控制区域扩张到芬兰湾沿岸,而第4集团也不再由zhōng yāng强行突破,开始向施吕瑟尔堡移动。 一接到前线送回的德军调动报告,伏罗希洛夫就知道围绕着列宁格勒的战局在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列宁格勒城外在芬兰湾沿岸的防御工事距离城区不到5公里,如果德军推进到那里,那整个列宁格勒城区都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而另一边,施吕瑟尔堡就位于涅瓦河在拉多加湖的河口。如果德军占领涅瓦河后再强行渡河,那负责防御的苏军不仅将完全失去先前的兵力交叉防御优势,列宁格勒更将失去一条横跨拉多加湖的重要补给线。伏罗希洛夫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开始调动的同时,伏罗希洛夫也下了多条命令。 鉴于德军与芬兰海军封锁住了芬兰湾的出海口,波罗的海舰队除了运送补给外无所作为,那海军就干脆变成陆军算了。海军水手们拿起步枪,走下舰船投入地面战斗。士兵在河岸边严阵以待,列宁格勒的居民们则与市民们一起挖掘战壕。 整个列宁格勒一点也看不出被围困的迹象,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士气高昂。每个人都认为这场围困就和41年一样,只是暂时的。最迟只要到冬季,这场围困战就会结束。苏军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他是为自己的祖国在战斗,他们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战争。 继续向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