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了皇帝又如此? 就连亲孙子面对自己都会害怕,真是无趣! 可他若是一点都不紧张,那自己还真是有些失望,真是无奈! ......朱元璋笑了笑,温言安慰道: “没什么,尽管说,明日早朝还会让大家一起来说说。” 朱允炆稳了稳心神,拿起手中的书信,再次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孙儿对于三弟治理黄河的思路很是认同,治理水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必须由朝廷统一安排。 在各地开设水泥厂也是很好的建议,就地取材,不再需要从应天府统一发往各地,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治理水患的时间。 三弟对于流民的处置也十分妥当,既能增加劳力也能解决因水患而居无定所的流民,可谓是一举两得。” 朱允炆侃侃而谈,原来的那一丝紧张也逐渐消退,却是让王景弘和蒋瓛都有些纳闷。 “不对啊,小二爷如此夸赞朱允熥,这似乎不合常理啊!” “难道不是应该抓住机会在鸡蛋里挑骨头,狠狠的贬低一番吗?” 两人心里暗道,都有些捉摸不透面前的朱允炆了。 朱元璋面带微笑,似乎对朱允炆的话很是满意,微微点头道:“说下去,继续说。” 朱允炆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青楼大会这件事,孙儿以为十分不妥。” 话音刚落,王景弘和蒋瓛就不由得对视一眼,心中暗道: “来了,他果然来了!” “朱允炆这是先扬后抑,在最后憋着大招啊!” 果不其然,就听朱允炆接着说道: “大明连年灾荒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在这个时候举办青楼大会,会让百姓寒心,让朝廷背上贪图享乐,不知百姓疾苦的骂名,这与当年大元朝的无德暴政又有何异?”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一上来就给朱允熥的青楼大会扣上了一顶大帽子。 朱元璋却是微微点头,显然很是认同朱允炆的看法。 朱允炆看见朱元璋频频点头,顿时是信心大增,神情间却又变得无比的沉重。 “三弟聪慧胜我百倍,应将心思放在我大明的百姓身上,而不应该去学那些唯利是图,浑身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人们。 我朱家儿郎虽然贵为皇族,但归根到底也是从农民中走出的皇族,又岂能忘本,更不应该忘了这天下百姓的疾苦。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百姓好了,我大明,才能成为万世的大明!” 朱允炆一气说完,然后冲着朱元璋扑通一声跪倒,大叫道: “孙儿激动妄语,请皇爷爷责罚!” 朱元璋沉默不语,似乎还沉浸在朱允炆刚才的那番话中。 良久之后,他啪的一拍书桌站了起来。 “好,说得好,朱家儿郎,万世大明!” “哈哈哈......” 御书房里回荡着朱元璋爽朗的笑声,其余三人却是各怀心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