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坛子里只有粟米这种粮食,看来这是主食。 谢家爹娘中午不回来,水烧开后,谢瑛抓了两捧粟米,淘洗干净,放进锅里,看着锅灶里燃烧的柴禾,她倒是有了主意。 原主记忆中,一称柴禾几文钱,一称木炭数十文钱。 烧炭并不难,只是这时候老百姓没有多余的干柴,很少人烧炭,也很少人买得起炭。 饭烧好后,谢瑛盛了三碗,给妹妹端一碗到床上,又到门口喊谢良粟。 “吃饭了。” 谢良粟停下手里的活计,往回走却停下了脚步,目光朝着柴门外看去。 谢瑛也朝着院子外看去,只见两三个搭伴儿的小少年,正挎着书包,欢声笑语蹦蹦跳跳走过,还朝谢良粟招手。 “谢良粟,我们下学堂吃晌饭了。” 谢瑛记得杏花村设了村学,不过一学期要数文钱,加上书本费,也要数十文钱。 谢家贫穷,谢小钗还念过几年村学,谢良粟因为赶上灾荒年,谢父在外服兵役,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一年学也没上过。 谢良粟收回眼里的渴望,落寞地往厨房走来,端了个最少的饭碗。 谢瑛拿过小碗,把大碗递给他,转身往屋里走。 寒冬腊月,院子里也没种蔬菜,下饭菜都是缸子里的腌野菜。 谢瑛认不出这是何种野菜,只好在锅里加热,免得凉的吃了闹肚子。 粟米饭配腌菜,味道虽然说不上好,但足以果腹,这身体竟也吃得十分满足。 再看谢良粟和谢小扇,两个小家伙端着饭碗,吃得吧唧香,像是吃什么山珍海味,吃完碗里一粒米都不剩,连饭末子都舔了个干净。 谢小扇从床上爬起来,跳到了地上。 “阿姐,我吃饱了,我洗碗去了。” 谢瑛想给她找件衣裳,可柜子里没有一件麻布了,因为没有棉服,夏时穿的单薄麻布也被谢家父母穿上御寒了。 这时棉花还没大面积种植,很多普通老百姓穿不起。 谢瑛又把妹妹抱到床上,“不用,你待在床上,阿姐去洗。” 走到灶房,发现谢良粟已经在洗碗了,叮嘱她一旁歇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