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谢母闻言,感动得快要落泪,又好奇地问:“闺女,娘还不知道你会打猎,前些天受了风寒,你这身子骨好些了?” 谢瑛点头:“今天一早就没什么大碍了,在山里转了一天,倒轻盈不少。” 炖了一大锅肉,先前舀了五碗,还剩大半锅,一家人陆续添了好几碗,最后竟然全吃光了,连汤底都喝得一滴不剩。 一家人吃得肚子都鼓起来,从来没吃这么饱过,还全吃的肉。 吃饱喝足后,谢母洗了锅碗,一家人锁上院门,在屋里架起了火堆烤火,谢父则在院子外守着土窑。 “对了,娘,今天碰巧寻到了一差事,主人家让我七日后去报到。” 谢瑛没拿出秦家的门帖,是未免谢母担心,她无亲无靠,在高门大户难以生存。 谢母还以为谢瑛是在县城寻找了差事,村子里不少年轻姑娘后生,在县城务工。 “那老林家的老大,就在县城一饭店当伙计,正巧听说他过几日回来,给他家老太太做寿,娘亲明日去为你说道,让你们路上搭个伴,也能有个照应。” 谢瑛正要拒绝,又见谢母握着她的手,慈爱的面孔满怀关切,便轻轻点了下头。 “都听娘亲的。” 谢父守了一夜土窑,翌日天蒙蒙亮,谢瑛和谢良粟便起身了,来到土窑,叫醒了睡在窑边的谢父。 昨晚谢瑛来过一次,没有多余的被子,只好把一家人脱的衣服,拿来给谢父盖上,又烧了堆火。 姐弟俩叫醒谢父,也准备开窑了。 这简易土窑,一整夜的燃烧,木炭足够烧透了。 父子俩在谢瑛指挥下,开始小心翼翼地敲开封口的泥土,直到里面整齐码放的木炭显露出来。 谢良粟和谢父都一脸紧张,生怕烧毁了,一夜辛苦白费,额头都在滴汗,就连谢瑛也稍微有点紧张,不过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挖制的土窑,操作准确,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直到一根根黑色木炭显露出来,父子俩拧紧的眉头终于松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谢良粟难掩兴奋,拔高嗓音:“爹,阿姐,你们快看,木炭烧成了。” 谢父也满是震惊,望着这一根根表面均匀齐整,色泽漆黑如墨的木炭,只有在里正家见过。 等窑内温度下降,父子三人又忙碌着把木炭都取出来,整齐堆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