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允炆不受两个翰林学士的礼, 这举动,更让两个读书人心生暖意。 朱允炆也不是傻子。 他知道,无论是皇子皇孙,想要有所成就,都必须得到臣子们的认可和支持。 尤其现在,大明对北元在军事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注重内政和民生建设时期。 所以朱允炆,此时就在拉拢这些读书人的心。 “黄师的身子好些了吗?前些日子就听闻老师感染风寒,允炆甚是担忧。” 黄子澄捋须道:“殿下有心了,臣身子好多了。” 朱允炆点点头道:“吾尝听闻国家缺钱,却无法为皇爷爷分忧,实为忧心,今日来找两位老师,便是想与老师商议为国聚财之策。” 黄子澄和齐泰顿时肃穆:“殿下,贤也!” “殿下能有此兼怀天下之仁心,此国之幸也!” 朱允炆回以肃穆:“有两位老师,乃允炆之幸。” “走!”黄子澄道:“我等这便去商议如何为国效力之策。” 这两位学士,也是为朱允炆尽心尽力。 三人在学堂苦思冥想一上午,所谓聚财,无非是在根源上解决问题。 没钱,那就印钱! 如今大明宝钞刊印的还不多,在市场也有一定的流通性了,既如此,何不加大宝钞的刊印量? 不知谁提出这条见解,学堂内顿时充斥一阵赞美之声。 朱允炆脸上,也渐渐展开笑容,当下对两位老师行礼,便急忙朝东宫走去。 他要回去告诉娘这个消息,和娘通气接下来怎么办。 .…….…..….….…. 奉天殿。 “噢?陈洪把消息带给吕氏和允炆了?” 正在批阅奏折的朱元璋,挑了挑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