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雄英笑着坐下,拿着包子塞嘴里,支支吾吾的道:“老话说的也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呵!” 朱元璋笑了笑,便吸溜了一口滚烫的红薯粥:“粗坦!” 这是淮西话,意思舒坦。 老爷子半只脚抬在石凳上,半屁股翘着,一只手端着瓷碗,一只手拿着筷子和包子。 那包子他一口一个朝嘴里塞,然后就着滚烫的红薯粥吸溜到嘴里,末了嘎嘣嚼一口萝卜干,简直快活的如同神仙。 早饭吃完,朱元璋背着手在宫殿的院子里溜达一会,消化的差不多了,便对朱雄英道:“去你师尊那儿之前,你那东宫的红薯,再给咱弄点过来呗?” 朱雄英点头:“成,爷爷您要多少?” 朱元璋想了想:“弄个小篮子,咱能提得动就行。” 朱雄英点头,吩咐宫人回去东宫去扒红薯。 吩咐的宫人是个聪慧之人,不一会儿,便拎着一个小篮子走来,里面大概有九个左右的红薯,朱元璋掂量在手里,不重不轻。 朱元璋不免多看了一眼,这个细心的小太监。 “成,事儿妥了,咱也吃完了,该去找些官员议事,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朱雄英点头:“好,那您路上慢点,我也准备去天云观找师尊了。” 朱元璋点头:“昨晚批过的奏疏,都好好思考思考,若是下次,你该怎么批,都要熟稔于心,不可懈怠。” 朱雄英正色道:“明白!” . ……. 朱元璋来到大明宫。 昨晚的奏疏,虽是让朱雄英代笔,但大多数朱元璋都在一旁看着,有些需要记住的,老爷子现在都熟稔于心。 谨身殿。 朱元璋将小篮子放在一旁,微微有些发愣的看着案牍上的面条和蒜瓣。 “陈洪。” 朱元璋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面条,开口道:“谁送来的?” 陈洪忙不迭道:“启奏皇上,是皇孙殿下。” 朱元璋点点头:“他有心了,允炆有啥话要和咱说么?” 陈洪摇头:“皇孙殿下知道皇爷平时这个点回来,就说怕皇爷饿着,别的也没多说。” 朱元璋若有所思,道:“他孝心咱心领了,让他以后莫要送,咱吃过了,这不浪费么?” 想了想,朱元璋又道:“告诉允炆,咱晚上去东宫吃饭。” 陈洪赶紧道:“好的,老奴这就去。” 朱元璋道:“这碗面不要浪费,赏你了,端下去吃了,再去东宫传话。” “谢皇爷!” 陈洪恭敬的端着面条离去,面上带着笑容。 太好了,皇爷竟要去东宫找允炆殿下吃晚饭,这真是个好消息! “来人,去传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骞来。” 朱元璋若无其事的,走在案牍上坐下。 他端着茶盏喝了口茶,没等片刻,左都御史王骞便恭敬走来,弯腰行礼道:“臣王骞,拜见吾皇陛下。” 朱元璋沉声嗯了一声,开门见山的道:“你都察院查出来的事,你亲自去蓝田县处理吧。” 王骞愣了愣,有些不知所云:“臣斗胆,敢问皇上,蓝田出何事了?” 朱元璋开口道:“一会奏疏会过武定门进宫城,你出去的时候恰好能遇到,自己去拿。” 王骞满头雾水的出了谨身殿。 作为都察院部堂高官,王骞是都察院最高级别的御史,官至从三品。 若是没记错,奏疏应当都是一直直接送到朱元璋御前的呀! 莫不是陛下放权给殿阁那群学士了? 极有可能! 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那么多奏疏再让他亲力亲为的去看,身子一定吃不消。 其实作为风闻弹劾奏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骞不是一次建议过朱元璋,让其将批阅奏疏的权柄交给殿阁。 等殿阁分门别类之后,再交给朱元璋复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