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爷子这不可谓不双标,当初我和你说我是大人了,伱说我多大都是孩子。 现在又说多大人了,还和孩子一样。 话音落下,朱元璋手里拿两胡萝卜头:“这個,要插在雪人的眼睛里面,这样才逼真!” 额。 朱雄英瞪眼看着朱元璋。 老爷子微微笑着,眼中带着一抹憧憬:“小时候,你曾爷爷朱世珍,带咱堆过雪人,可以说….有你曾爷爷教导,现在咱堆雪人也是一把好手!” 朱雄英点头:“噢,原来这样啊。” 朱元璋嗯了一声,随后忧心忡忡的抬头看着天:“过年都不让人好好过啊!这么大的雪,还不知有多少人家要流离失所,典卖土地,咱大明.…难啊!” 虽说大明现在,是比以前富足了不少,但想靠着朝廷拨款去救济难民灾民,这不现实。 这是无底洞,朝廷投多少钱都会很快被吸收,而且这个口子一旦开了,人心是贪得无厌的,朝廷根本添不满。 但这也不意味着朝廷就不作为,该派粮食和钱财下去,还是要派,只是如此一来,大明的财政预算,又要重新分配,造船的钱、修长城的钱,都得暂缓。 一场天灾,影响帝国的方方面面不是一言一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古代没有哪个帝王是不怕天灾的,人祸尚且可控,天灾,就算再伟大的帝王都无能为力。 朱雄英搀着老爷子,来到门前躺在摇椅上。 朱雄英则搬个小凳子,托腮坐在朱元璋旁边。 朱元璋晃着摇椅,冷不丁的道:“咱刚才下了旨,明年年头,将各地藩王召见入京过寿。” 朱雄英点头:“好事儿啊,咱们一家子团聚不是挺好的?” 朱元璋笑了一声:“那是自然。” 想了想,朱元璋继续道:“云南都司攻陷了安南。” 朱元璋又一次冷不丁开口。 朱雄英愣了愣,脱口而出:“这么快?” 他心里着实有些震撼,这满打满算,才不过十天左右,而且这还要算上传递消息的时间。 换句话说,云南都司的军兵,大概率是在五日以内,就贡献了安南全境! 这种骁勇的战斗力,怎能不令朱怀咋舌。 朱元璋看着震撼的朱雄英,笑着道:“安南那地方的战略价值,是你告诉咱的,这地方之所以被打下来,你和你师尊,可以说是居首功。” 朱雄英赧然道:“爷爷,您老过誉了,我当不起,这都是师尊之功劳,我只是一个代劳传话的。” “你也有功。”朱元璋道了一声,随后正色道:“礼记檀弓下曰:师必有名也。国家发动战争,要万民归心,归心之后,才能得道多助。” 他看着朱雄英,开口道:“大孙,你认为的战争应该是啥样的?” 朱雄英脱口而出:“强大的兼并弱小的,弱肉强食。” 朱元璋莞尔一笑:“咱就知道你有这个血性,因为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朱雄英有些迷茫的看着朱元璋:“有什么不对吗?” 朱元璋笑着道:“那咱问你,你觉得咱打仗如何?” 朱雄英点头:“爷爷,还用说么,大明就是您老一步步打下来的,一个字,强!” 对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朱雄英从来没怀疑过,能从一个小兵,生生打出一个大明江山。 这不用传奇,根本没法形容。 这其中没太多的幸运,都是老爷子一刀一枪,凭着自己累积出来的战争智慧,亲手打下来的。 或许有人会说因为蒙古人最后失了德行,乃至于万民寡住。 那陈友谅呢? 陈友谅卧居江南,苏吴等富饶之地的百姓,可对陈友谅是不遗余力的支持,要粮给粮,要钱给钱。 在元末的时候,陈友谅绝对是一个最大的诸侯。 可在朱元璋面前,他还是被朱元璋打的溃不成军,鄱阳湖一战,朱元璋的战争智慧,在后一千年时间内,都有无数人在研究。 听到朱雄英这么赞赏自己,朱元璋心里也有些得意。 不过他没有膨胀,而是继续问朱雄英道:“既然你觉得咱都这么强了,南疆外的那几个小国,为什么不顺带打下来?” “古往今来的帝王,谁不以开疆拓土为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