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可收好咯!” 老爷子献宝一般,从怀里拿出一封大号红包。 拆开一看,除了几枚制作精美的金币之外,还有一张泛黄的护身符。 “这是?” 老爷子看着他,慈爱的笑道,“这是当年你曾奶奶供奉在三清前的平安符,咱一直带着,哪怕起事时也带着,给咱子孙供的,整整供了快几十年了!” 说着,老爷子微微叹息,又道,“现在,是交给你的时候,戴上它以后平平安安,身体康健!” 老娘陈长乐一辈子信道,当初朱元璋准备离家时,老娘特地给他供奉一枚平安福。 朱雄英有些动容,忙不迭将平安福带了起来,“谢谢爷爷,谢谢曾奶奶。” 天下哪个老人不愿儿女都在身边。 只是天家有时候碍于礼法,不得不疏远。 老爷子岁数大了,心里头江山社稷之外,最惦记的,无非就是这些儿女,儿孙。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但是晚辈想长辈,而是长辈更想晚辈。 老爷子过了年之后,一大早便跑来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弥补朱雄英。 “饺子呐?咱可饿肚子来的。” 朱雄英笑呵呵的道:“爷爷,少不了你的!” “郑和,去,饺子、醋,都端过来,再倒一壶小酒。” 朱元璋哈哈大笑:“懂咱!饺子配酒,越喝越有。” 老爷子身上带着一股子匪气,又带着几分徽州人的豪迈气,啥俚语都是张口就来。 “诶?” 朱元璋愣了愣:“那小娃子,怎改名了??以前不是叫马三宝?” 朱雄英笑笑:“师尊提议的,而且我打算给他安排进宫,昨晚在舅姥爷那里已经安排了一通。” 朱元璋不高兴的道:“找他干什么?咱不能安排?还一口一个舅姥爷,美的他!” 朱雄英挠挠头:“都是长辈,不劳烦您老,是因为看到您近日很忙,这是小事儿,他们都可以帮忙的。” 朱元璋吐出口气:“这倒也是。” 不出片刻,正月初一的饺子被郑和端了过来。 爷孙就坐在院落的石桌前,沐浴着开春的暖阳,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老爷子平日吃饭吧唧嘴,速度很快。 今天也是一样,投胎一样,一口饺子沾醋就撂进嘴巴里。 “真香,好吃!” 说着,老爷子脸上微微错愕,一张嘴嘴里一枚小小的金币掉了出来。 “这是啥?” 朱元璋瞪大眼睛,有些好奇的看着朱雄英。 朱雄英道:“富贵钱啊!我特意叮嘱的,一锅里只有一个,爷爷你真有福气呐!我想找愣是没找到。” “呵呵,咱都这岁数了,这有啥用?” 老爷子眉开眼笑,“你小子,变着法的让咱高兴!” 话是这么说,朱元璋眼缝都眯成一块儿了。 现在是老爷子几乎六十多了,朱雄英不知道老爷子还能活多久。 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不等人,汉人的传统美德便是孝道。 在古代,孝是天大的一件事。 虽然到后世已经淡化了汉人的这种传统美德,许多孤寡空巢老人随处都是。 但现在这个时代不是,现在这个时代,孝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最好的孝,就是陪伴老人最后一程。人生最后的道路,让老人高高兴兴的走,不留遗憾。 如果将来送走了老爷子,朱雄英真的不知道,还能有谁会想老爷子这么无私的爱护自己,无私的将亲情都给自己…… 或许师尊可以,但师尊永远都在,而爷爷不是,一想到这儿,他便有些深情的望着开怀的老爷子。 朱元璋似有所察,不解的道:“咋了?” 朱雄英吸了吸鼻子:“爷爷,未来这些年,我一定陪你开开心心的走完,咱们明年,一起也和师尊他们过年吧。” 朱元璋霎时呆住了,一股子难以言明的情感涌入鼻头住。 他埋头继续添个饺子在嘴巴里:“唔,他娘的,醋味太大,酸!” 老爷子眼眶有些湿润,擦了擦浑浊的双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