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蓝玉疯狂的点头:“诶诶!好!咱都听大帅的!都听大帅的!” 朱元璋愣了愣。 他已经好久,没有听到有人叫自己朱大帅了! 仿佛又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老爷子眼角缓缓涌出了泪花。 “时间不多咯,时间不多了呀!” 朱元璋闭起眼,“咱还有事没做,蓝小二,给咱去备轿,给咱抬出宫。” 蓝玉浑身一震。 朱允炆急道:“爷爷!你现在需要休息!不能乱走!” 朱允熥也急道:“爷爷,现在出宫干啥呀!” 蓝玉和常茂喝道:“咱去将那小子叫过来!” 朱元璋摇头:“咱要亲自和他说,亲口和他说,咱对不起他,咱想着,以后要高高兴兴的问他,知道朕是谁了吗?” “等不到了。” “去吧,给咱抬过去。” 朱允熥心里一惊,果然……果然是大哥吗?! 蓝玉和常茂抹着眼泪,心下一横:“咱亲自给大帅抬轿!” 说着,两人急促走了出去。 朱允炆和朱允熥心思各异。 没多时,蓝玉和常茂去而复返。 “皇爷!咱走!” 说着,蓝玉和常茂走过去,将朱元璋背起来,“皇爷,忍着点。” 朱元璋面色有些痛苦,还是咬牙道:“嗯,走!” 夜凉入水。 应天城万家灯火。 一顶轿子,由大明两位国公亲自抬着,两名皇孙左右拱卫,在夜色中缓缓朝秦淮河而去! 夜阑卧听风吹雨。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滴答滴答的,伴着雨声最是好入眠。 然而朱雄英却辗转反侧,始终难以入眠。 他披了衣衫,重新将桌上的铜灯点燃。 灯光被外面的风吹的忽明忽暗。 朱雄英稍稍关了一些窗户。 他将解缙送来的书信再次打开。 与其说是书信,倒不如说是一本厚厚的册子。 解缙去交趾三个月了,这三个月,解缙做出来很多成果。 册子的开头,解缙先恭敬的致谢了朱雄英,因为三十万白银的流入,让解缙有了许多操作的空间。 如今交趾的土地已经开始全面耕种,新的税收政策也全部施行下去。 交趾的百姓没有过多的反抗,有一些不听话的士绅,也被解缙明正典型。 解缙的话都很言简意赅。 但朱雄英知道,这简单的‘明正典型’四个字,应当是在交趾掀起了不少人命。 很多次改革,都需要用命填出来的。 大势之下,总要有一部分人牺牲,老爷子说过,如果你执掌政权,即便你再爱民如子,总归要牺牲一部分人。 为上者,该心狠时要下的去手! 如今交趾种田的天户有将近七十万护,可用耕田高达七百万顷。 和国朝动不动上亿的数据对比,几百万顷不足为道。 但朱怀也并不想在交趾打造一个农业根据地,他的目的还是在后半年的商业发展。 按照解缙的说法,交趾的农业耕田已经基本稳定。 等到夏收之后,应当会有一大部分赋税白银会征收上来。 目前交趾还遇到一些小的困境,譬如交趾的普遍识字率低,依旧有许多基层官府在剥削百姓,作威作福。 这些事儿,朱雄英相信解缙有能力去解决。 一个左参议说杀就杀了,解缙在交趾的威也立下去了。 农业的发展基本算是平稳,随着一条鞭的改革,税收也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当然,治民的过程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有等问题出现了,才能想办法做出完善和改进。 农业之外,困于交趾布政司最大的困难还是海防的建设。 解缙已经给东南海防拨了二十万两白银,将近一大半的银两都用在海防之上。 交趾自发征兵海军有十万余人,军费的开支是大头,后面会越来越凸显出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