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怀讪讪一笑,“是啊,爷爷。” 朱元璋目光深沉道:“人常言乳雁衔草,以报母恩;你是个懂恩的孩子,咱一直都很感动。” “咱不是你命中的贵人,你才是咱命中的贵人。” “你让咱在最伤心,最艰难的时候,看到了咱的希望,知道了咱耄耋之年,生命还那么有意义。” 朱雄英有些听不懂。 老人时常会说这些云里雾里的话,让人似懂非懂。 说着, 朱怀无声叹口气,捏了捏老爷子的肩膀道:“成了,咱今天不缅怀那么多,偶尔的回味一下就成了,日后慢慢说,你先休息一会儿。” 朱元璋点头:“咱明天再和你说咱和大孙子的点点滴滴。” 朱雄英欣然点头:“成!没问题!” 朱元璋笑着道:“去睡个回笼觉!听咱的!” 朱雄英确实有些困意,道:“有啥事叫人呼唤我。” 朱元璋气笑了:“你这孩子!府上这么多下人,用得着你瞎忙活吗?” 朱雄英道:“再多的下人也都是外人。” 朱元璋动容道:“咱懂了,对,咱爷孙是亲人。” 朱雄英洒然一笑:“知道就行!我先去躺一会儿。” “去吧。”朱元璋挥挥手。 等朱雄英回去休息,没多大一会儿功夫,蒋瓛如鬼魅般走来。 老人刚才脸上的柔情消散,面无表情的脸颊,渐渐恢复了帝王的冷漠和刚毅。 “皇爷。” 朱元璋淡漠的道:“说!” 蒋瓛道:“齐泰在午门外闹事,欲冲入皇宫觐见皇爷。” 朱元璋面无表情,脸颊微微颤了颤,道:“朱允炆指使的?” 蒋瓛沉默了一下,道:“是。” “回皇爷,陈洪被清理了。” 朱元璋淡淡的道:“找到其家眷,让其给此阉狗陪葬。” “是!” 朱元璋想了想,道:“传咱手谕,封东宫朱允熥为大明淮王。” 蒋瓛点头:“好!” 朱元璋挥手:“下去吧。” 等蒋瓛走了,老人眼睛缓缓闭上,晃动着身子下的摇椅,在槐树下渐渐昏昏欲睡了起来。 …… 东宫。 朱允炆和朱允熥,一前一后的走进东宫正门。 两人一路无言。 进入东宫之后,吕氏急急带着东宫太监宫女走上前。 “儿子!” 看到站在朱允炆身后的朱允熥,吕氏脸色冰冷了下来。 “老三是聪明呐,守着皇爷一夜,倒是苦了我儿,跪在灵位前一夜。” 朱允熥也懒得和这对母子计较,抱拳道:“是吗?那娘娘和二哥辛苦了。” “没什么事,我先回去睡觉了。” 吕氏哼道:“皇爷大病初愈,你还能睡得着觉?” 朱允熥道:“娘娘怎么知道我皇爷爷大病初愈?” 吕氏有些慌乱,忙道:“皇爷吉人自有天相,当然会好!” “倒是你,昨夜我儿跪在你祖母灵位一夜,今天也换做你尽一尽孝心了,快去吧。” 朱允熥面色有些愠怒:“你!” 吕氏道:“去吧,尽一片孝心。” 朱允熥无奈,可也只能忍着。恰在这时。 东宫外来了一支队伍。 众人定睛望去,直见一群身穿蟒袍的太监走了过来。 郑和环顾众人,道:“东宫,接圣旨吧。” 吕氏一愣,随后急忙让朱允炆召集东宫所有奴婢太监臣属来跪迎圣旨。 郑和捏着黄绢,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明的圣旨,有几种格式,若是昭告天下,则称‘诏’; 若是封赏高等的官员,则称为‘诰’;倘若是封赏低级的人员,则名为‘敕’;若只是宣布某某事,则称为‘制’。除此之外,还有‘册’、‘书’、‘符’、‘檄’等格式,对应不同的情况。 皇帝这时候对东宫下的圣旨,明显是要昭告天下的。 吕氏和朱允炆皆有些发愣。 随后就听郑和继续道:“皇三孙朱允熥至纯至孝,封大明淮王,钦此。” 奏疏很简单,也附和朱元璋雷厉风行的态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