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国子监的刘三吾,和方孝孺便结伴求见。 朱元璋宣见刘三吾、方孝孺。 老爷子端着茶水,润了润喉咙。 刘三吾看了方孝孺一眼,方孝孺便抱拳道,“启奏皇上,臣斗胆,请皇长孙去国子监学习。” 朱元璋愣了一下,笑着道:“这有什么斗胆不斗胆的,是咱的错了,咱大孙确实没接受过系统的皇家教育。” “咱恩准了,你们好好教。” 刘三吾和方孝孺,一脸惭愧的道,“臣惭愧皇孙的才学,恐怕没有什么好教导的了。” “那……” 朱元璋愣了愣,随后才明白两人的用意。 这是打算将朱雄英,介绍给更多的文人去子认识。 两人一脸惶恐,心里焦躁不安到极点。 气氛有些沉寂,令人心骇。 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才道:“哦,咱知道了,等明日祭祖结束,咱会让大孙去国子监进学。” 老爷子是帝王,任何时候他都要保持神秘和强势,刚才他们是带着小心思的。 其实言下之意都好理解。就是为了给朱雄英定储,做准备争取到更多文人的认同。 说实话, 在老皇帝还活着的时候,皇帝可以自己决断定储之事,但任何人如果主动说了,做了,那就这是皇权,绝对不容许,也是绝对的忌违。 不管朱元璋怎么决定。都是该由朱元璋自己来决定。 一个忠臣,就应该唯天子之命是从,天子在时,竭尽忠诚尽臣之忠。 天子驾崩后,殚精竭虑侍奉天子们来左右,朱元璋有任何理由杀之! 可见爷子明显没有动杀气,由此也足可见,朱雄英在老人心中的分量多重! 今天但凡两人,敢为其他人说这番话,恐怕下一刻,已经被朱元璋秘密处决。 …… 一轮缺月。 辉映着淡淡的月光,从天空倾泻而下,夜空中繁星点点。 华夏古人们已经开始,伟大的将目光贪婪的伸向天空,研究着高悬在天空中的那轮皎月。 自古以来, 无数文人墨客,将月亮作为必写之诗。 它神秘莫测,自古就是。 很难去描绘宇宙多么浩瀚,多么伟大,在太阳系上,无数星球围着太阳旋转,最终只有地球,孕育出了生命。 遥望一千多年前的时空,呼吸着一点没有污染的初秋空气,那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 环境还没有被破坏,空气还是那么的清新宜人。 朱雄英垂望夜空,感受着生命的奇妙,或许有些事,本身就是一场有迹可循的事,但他已经无暇,在浩瀚的星海之中,未来某一天,或许人类能通过时空扭曲,进入到一千年前的时空。 但前提。 地球还在运转着,还没有被人类破坏殆尽。 朱雄英坐在阁楼上,思绪漫天乱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另一座阁楼上, 朱允炆显然不会想那么多,也不会感慨生命之奇妙。 “儿子,明日祭祀祖宗,眼睛放尖一些。 大明皇室的祭祀,女人是没资格跟过去的。 后宫的皇子都还小,能去参与祭祀的。 只有朱雄英和朱允炆。 朱允炆点头,“娘,我晓得。” 吕氏笑笑,“也不必刻意做些什么,只管孝敬老爷子就成了,万事都机灵点,做在你大哥前头,这都是你改善在老爷子眼中看法的机会,要狠狠握住。” 朱允熥听的连连点头。 即便母子二人, 谁都知道机会渺茫,但乾埤未定,谁都是黑马! 吕氏笑着道:“还记得唐史吗?” 朱允炆握着拳,认真的点头,“李承乾和李泰机会在握,尤其李泰,大好的机会都给他,可最后却让李治登基。” “未来不是绝对的,咱未必就没有机会,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不要放弃,一切有娘在。” 朱允炆闻言,瞬间充斥着精神。 吕氏道,“你早些休息,娘回去了。” “孩儿送娘。” 吕氏摇头:“不必了,你休息吧。” 吕氏下了阁楼,抬头看着清宁宫朱雄英的方向。 即便机会渺茫,吕氏都不曾放弃,大不了鱼死网破,剑走编锋。 只要老爷子敢定储朱雄英,她就敢玉石俱焚。 对于皇位,吕氏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甚至比朱允炆还要疯狂!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