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没有扫描仪,沈乐只好手动。画两笔,拿起游标卡尺量一量; 再画两笔,再拿起游标卡尺量一量; 量了长、宽、高,还要量椅圈的内圈直径,外圈直径。由于手工制作难免误差,椅圈有细微的粗细变化: 中间部位最粗,到扶手两边越来越细,椅圈最粗的部分,比起扶手与鹅脖榫接的部分,直径大了五分之一…… 这些都得一个个记录下来,以备修复。先做草图,然后在草图上做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再根据三视图,挨个儿画下细节图,特别是椅圈、靠背板、鹅脖、联帮棍这种形状特殊的曲线型构件; 每一个部件,都有很多很多尺寸要标…… 沈乐又是量,又是画,忙了足足有一个上午,才做完这个CAD图—— 天杀的圈椅,它的靠背板上截向后拱,下截向前拱,靠背板侧面曲线是由两圆弧相切形成,圆弧半径还并不一样; 联帮棍上细下粗,上端直径和下端直径差了快一倍,整体曲线平滑过渡; 还有扶手圈两边出头的那个部分,叫“鳝鱼头”的那玩意儿,它的弧圈直径,它的长度,它的落点…… 画完所有细节图,让CAD软件自己去跑一张完整图纸,沈乐倒在椅子上,整一个大喘气。 不行了,像这样的微缩明清家具,托盘里还有好几十件,这一个一个手工制作,做到什么时候去! 【师兄师姐们求求了,推荐一个靠谱好用一点的3D扫描仪,不要太贵的……】 沈乐果断发微信求救。吃完饭回来,微信群里叮咚叮咚,已经跳出好几个购买链接。 有四五万的,有七八万的,最便宜的一个,2499元。 对了,还有几个手机上就能下载的,3D扫描软件的名字和链接。 注:精度可能不够高,适用范围不够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请自行探索。 ……所以我之前辛辛苦苦,又是测量,又是绘图的,到底是在图什么啊? 沈乐斟酌着下单了一个两万五千块的3D扫描仪,又在自己手机上,下载了一个扫描软件,架起来让它干活。 然后,自己腾出手来,拿着那只微缩圈椅,上上下下,颠来倒去地看。 一边看,一边记,一边在图上标注: “夹头榫……插肩榫……燕尾榫……楔钉榫……格角榫攒边……” 每一种榫卯结构都要弄清楚,才能知道怎么拆开,按照什么顺序拆开,才不会伤到里面的榫卯结构。 沈乐又是看,又是记,又是在网上找出圈椅图片、圈椅拆装视频,一样一样,对比。唉,靠人眼观察、记忆比对,实在是太累了! 如果有一台超声波扫描仪就好了,一轮扫过去,里面的榫卯结构是什么样子,尺寸多少,都能给你原原本本测量出来! 沈乐一边哀怨,一边努力记录,努力画图。全部记录、标注完毕,最后,才拿起圈椅,开始轻轻拆解: 拆下一块部件,贴上一张便签纸; 再拆下一块,再贴便签纸; 再拆……咦! 拆不动了! 拆不动不怕。拆不动,一般都是榫卯里面胶水粘住了。传统木工胶,就没有一壶开水搞不定的。浇! 开水滚滚浇淋下去。很快,榫孔里的木工胶软化,沈乐嚓嚓嚓嚓,快速开拆。 有些地方,比如椅面,比如椅子腿,顺着榫卯的连接处,直接拔出来就可以了。 有些地方,比如圈椅的椅圈,是由三段弧形零件拼成的,弧形材料两段做成合页形状,两端榫头分别插入对方卯孔,还要在当中打进千斤销。 这时候,就得先用小小的橡皮锤,把千斤销轻轻从销孔里敲出来…… 巴掌大的小圈椅,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圈椅,仅仅是大小有差别,零件数量、榫卯结构那是一点儿都没区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