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怎么样?有个船模拆一拆,大概就有数了吧?”师兄得意洋洋地给他打电话: “这是根据我们博物馆的考古成果,30:1比例复原的船模!你这个,和它稍微有点区别,但是大致的结构都一样。 你把它拆开,装起来,再拆,再装,来回几次——等能够完整装起来,不会少掉什么零件了,你就知道怎么动手了!” 沈乐:“……” 他在包裹里翻了一遍,翻到一本厚厚的说明书,里面夹的图纸,摊开来能有全开纸那么大。 说明书里,列明了船模上所有的零件,一个一个编了号,还带拆解顺序、安装顺序; 封底不起眼的角落里,印了一行小字: 儿童益智玩具,适合8-12岁少儿…… 沈乐泪流满面。 泪流满面也得干活。江南造船厂那边给出的方案,更适合现代船舶拆解,直接上切割机,把船体切成一片片的那种; 师兄给的方案,不得不说更适合他。 沈乐在篷房角落的地板上铺开一张地毯,把船模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按照说明书的指示,细细拆开。 拆完,装上,再拆一遍,再装一遍,拆第三遍,装第三遍。 全部搞定之后,他赫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师兄,这么大的船,博物馆里是怎么拆的啊?” 30:1的船模,他靠两只手,就能把一块块船板拆开,把桅杆拔出来、再装上去,把龙骨拆开然后重新摆正。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原版大小的船,桅杆也好,船板也好,他要怎么弄? 那主桅一根就有20多米长,周长超过两米啊! 那船板,一片就有两丈九尺长,三尺宽,一尺五寸厚! 他就算有足够的力气,能像《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一样扛着旗杆走路,他也得能搞得定那平衡性吧? “当然是靠机械了!吊车啊,叉车啊,各种设备……话说你会不会开啊?要不要弄个人来帮你开?” 师兄理所当然地回答: “或者,你问一下有没有远程控制吊车的设备,让他们给你弄一个,我们这里帮你操作?反正现在5G时代了,远程操作也可以有……” 沈乐沉吟了一下。远程设备,大概还是有的,他现在去问一下江南造船厂,或者问一下特事局,没准能够弄到。 但是沈乐总觉得,自己还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搞定这件事情。他想了想,跑到篷房边缘,把手搭在缠绕铝合金骨架的藤蔓上: “来,试试看,你能不能长得更大一些,更粗一些,更结实一些?” “帮我个忙吧!” 师兄:@-@ 生物起重机? 还有这样子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