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沈乐就完全不懂了,只能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一边封窑,一边努力和窑里的瓷塔沟通: 这样封可以吗? 你觉得行吗? 当初你被烧出来的是偶,那个窑门,是这样封的吗? 【这个我也不知道啊!我就是被烧的!我只要烧得舒服就可以了!】 瓷塔理直气壮地摆烂: 【等火烧起来了,我可以告诉你大点儿小点儿,你问窑门,我当初又不是贴在窑门边上的,我怎么知道它什么样!】 好……好吧,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沈乐无奈叹气,低下头继续干活,按照把桩师傅的命令,把窑门封成一个奇怪的笑脸小人样式。 停一停,爬上去打开火膛上方的发火孔,开始点火、投柴。 哪怕是烧窑工作刚开始,窑里温度不高,七八百度的火焰仍然喷吐着巨量的热气,熏得沈乐满头大汗。 几个师弟师妹远远看着他忙碌,交头接耳: “所以古法烧窑是真的麻烦啊!” “是啊,用的燃料又多,热效率又低,失败率又太大。还是我们现在的烧窑方法好,直接上电炉,控炉温,控氧气,要烧什么烧什么。 只要参数设定正确,绝不会烧出奇怪的东西!” “就是就是!除非一定要走‘古法烧窑’这个路线,打噱头卖高价,否则谁折腾这个啊!” “安安稳稳出货不好吗……我们这种刚出道的学生,又不是什么大师,打噱头,我们也不配啊!” “你们在说什么?”张教授幽幽的声音,忽然从他们背后冒了出来。几个学生吓得一跳: “老板!报告老板,我们在说,我们的瓷器烧制研究,对现代工业化生产,非常重要!” “确实挺重要的。”张教授瞥了他们一眼,并没有戳穿。她稍稍靠近窑炉,来回走了两圈,看着烟囱上渐渐冒出白烟,火力开始加大,转身道: “谁来说说看,古法烧窑,比现代烧窑,长处在哪里?” “这……” 学生们互望一眼,拼命搜索枯肠。一秒钟,两秒钟,终于,平时文化课成绩最好的一个女生越众而出: “古法烧窑,高温气体在窑内流动,窑内不同位置,就会有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 古代窑工利用这种不同,在窑内不同位置摆放不同种类的瓷器,一炉之中,烧出千姿百态的釉色和窑变,这是现代工业化烧窑做不到的!” “说得没错。”张教授终于满意点头: “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就是要确定每种瓷器,烧制各个阶段所需的温度、时间、氛围,将其标准化。 但是,想做到独一无二,想做到每一件瓷器都有细微的差别,就得用仿古窑,目前的工业窑还真不行。 等你们能独立开工作室,能向大师手作冲击的时候,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就能帮上大忙了——记住了?” “记住了!”学生们齐声回答,扭头看向窑门。努力盯了一会儿,又开始东倒西歪: “烧窑时间好长啊……老板,我们要一直盯在这里吗,能不能先回去一下?几十个小时呢,窑工师傅自己也要几班倒呢……” 窑工师傅,或者说,负责掌火的把桩师傅,已经顾不上几班倒了。 他双眼紧紧盯着火门,盯着窑门上方的两个圆形眼子,从淡黄色变成桃红色,几乎要跳脚: “慢点儿!慢点儿!别急着投柴!——哎,拿水过来,往松柴上泼点水!” 现在还是“打冷火”的阶段,窑内的温度得慢慢升上去,升得太快,瓷器的器坯会开裂变形,会烧炸的! “不用不用。”沈乐陪笑着阻拦。开玩笑,那瓷塔一直在大喊大叫,催着添火,催着把火加大一些: 【加火!加火!】 【再大一点!再大一点!】 【我要吃!要吃!这火太小了,烤不出瓷窑的本质来,我不够吃啊!】 别看窑门前方火焰汹涌,已经快要达到一千度的焰色了,沈乐精神力伸展过去,却还能感觉到,围绕着瓷塔,出现了一圈低温区。 这瓷塔贪婪地吞吸着窑炉里的火焰,吞吸着火焰带来的强大能量,炉内被烘烤出来的灵力,绕着塔身,形成了一圈小小的旋风: “我要烧的不是普通的东西,不能按普通的节奏来。师傅,您帮帮忙,帮我看下火候,别把窑烧炸了就行!” “你……你这还要我干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