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的一年-《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2/3)页

    这或许就是过年的意义吧,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聊着家常,享受着这份平淡而真实的幸福。

    吃完饭,奶奶收拾碗筷的功夫,老爷子从贴身的棉袄口袋里摸出个红布包,层层打开,里面露出两张崭新的五块钱纸币。

    “益民,拿着。”

    他把钱往周益民手里塞,指腹的老茧蹭过周益民的手心:“这是爷爷给你的压岁钱,不多,图个吉利。”

    周益民刚要推辞,奶奶也端着个铁皮饼干盒走过来,从里面拿出个红纸包,往倩倩兜里塞:“咱倩倩也有,这是奶奶给的,买糖吃。”

    倩倩摸着兜里的红包,硬纸壳的边角硌着小手,她咯咯笑着往奶奶怀里钻,嘴里喊着“糖糖”。

    “爷,奶,你们这……”周益民手里捏着那十块钱,纸币上的“工人头像”还带着体温,心里热乎乎的。

    他知道,这十块钱是老两口攒了好久的私房钱,平时买包盐都要算计半天。

    “拿着吧。”老爷子瞪了他一眼,嘴角却带着笑,“虽然我知道,你也不缺这十块钱,再说了,这是老规矩,压岁钱能挡灾呢。”

    奶奶也在一旁帮腔:“就是,嫌少啊?嫌少明年让你爷多攒点。”

    周益民把钱小心地揣进兜里,指尖能摸到纸币的纹路,郑重地说了声:“谢谢爷,谢谢奶。”

    三人正说着话,院门口传来“咚咚”的敲门声,伴随着清脆的喊叫声:“大哥!拜年啦!”

    周益民刚拉开门,三个小脑袋就挤了进来——来福、来才和来娣,周旭强家的三个孩子,身上的棉袄都洗得发白,脸蛋冻得通红,手里还攥着根没放完的小呲花。

    “大爷!奶奶!新年好!”三人异口同声地喊,声音脆得像冰凌子。

    来娣最小,怯生生地往两个哥哥身后躲,眼睛却直勾勾盯着堂屋桌上的糖果盘。

    “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

    奶奶赶紧往屋里招呼,转身就去抓糖果:“来福长个了,来娣这棉袄咋短了一截?来娣这小辫扎得真精神。”

    三个孩子挤在炕边,眼睛在屋里溜来溜去。来福搓着手直笑:“大哥,我们知道你家有好吃的。”

    来才也跟着点头:“去年你给的红包最大,我娘说比我爹给的还多呢。”

    周益民被逗笑了,从兜里摸出三个红包,红纸包得方方正正,每个里面都包着一块钱。

    在这年代,对孩子来说已是不小的数目。他把红包往三个孩子手里塞:“拿着,新年快乐。”

    来福捏着红包往兜里揣,手指按在上面颠了颠,咧着嘴说:“我就知道大哥最疼我们!这红包比我叔给的还沉!”

    来才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拆,被来福一把按住:“回家再拆!娘说了,当面拆红包不礼貌。”

    来娣把红包小心地塞进棉袄内兜,小手按在上面,睫毛上还沾着点雪沫子,小声说了句“谢谢大哥”。

    “别急着走。”周益民转身从奶奶的铁皮饼干盒里抓了三把糖果,水果糖、奶糖、酥糖混在一起,往三个孩子手里塞。

    “来福这把多给两颗,带回去给你爹娘也尝尝。”

    糖果的玻璃纸在阳光下闪着光,三个孩子攥着满手的糖,笑得露出豁牙。

    来福朝两个弟妹使了个眼色,脆生生地喊:“那我们去下家拜年啦!谢谢大爷!谢谢奶奶!谢谢大哥!”

    “路上慢点,别跑!”奶奶追到门口叮嘱,看着三个孩子像脱缰的小马驹,揣着红包和糖果往村西头跑,背影在雪地里留下一串小脚印。

    周益民关上门,回头看见倩倩正趴在炕沿上,眼巴巴望着院外。

    “想出去走走?”他走过去把她抱起来,小家伙立刻搂住他的脖子,往门外探身子。

    “一直窝在家里是闷得慌,爷,奶,我们出去溜达溜达,看看村里的热闹。”

    老爷子挥挥手:“去吧去吧,让倩倩也见见世面。早点回来吃午饭,我让你奶炖只鸡。”

    奶奶已经在往他兜里塞炒花生:“揣着路上吃,别让倩倩冻着,把围巾戴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