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龙盘虎踞(二)-《明末大宗师》
第(2/3)页
“虽然京城里有些传言,但真实情形,却无人知晓!只要陛下圣衷独断,不令群臣阻挠大计……”
崇祯截住首辅杨嗣昌的话头,“不管如何,应该力求机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
“臣一定加倍小心。”杨嗣昌的头垂得更低了
“言官中有人在奏疏中提到:‘凡涉边事,邸报一概不许抄传,满城人皆以边事为讳。’为什么要禁止抄传?”
崇祯所言的邸报又被称为邸抄。也有称之为朝报、条报、杂报的,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据史料中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办的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或者是辕门抄,其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是古代手抄的官方报纸。大明朝初用木刻版印刷,到了崇祯十一年改为活字印刷,以登载诏令、奏疏、塘报等内容。
杨嗣昌的话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恐怕有些与和议有关的,有些是军事机密,不便外传。”
“凡涉机密的,不许抄传;若行间塘报,为何不许抄传?一概不许抄传,反使大家猜疑”,崇祯说道。
“皇上所见极是。”
崇祯叹口气说:“如今虏兵已临城下,且京城中已有流言,看来行款之事只好慢点儿进行了。”
稍停一下,他忽然忧虑地盯着杨嗣昌的脸,轻声问道:“卢象升可赞同议抚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