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苏德双方在各自媒体上,关于“卡特森林事件”的报道,由最初针尖对麦芒的争执,逐步演变成现在毫不顾忌风度的谩骂。双方都好像自己早已掌握真相。真理与正义都站在自己这一边,也不顾“国际红十字会”还在卡廷森林继续挖掘,努力寻找真相…… 在“国际红十字会”成员的注视下,驻留在卡廷森林的第502工兵团快速挖掘着。随着他们的挖掘工作不断深入,更多的尸体被发现。每当新的一具尸体被挖掘出土后,一旁等待着的“国际红十字会”成员便会在第一时间上前检查这具尸体,仔细查看着从尸体身穿的军装口袋内找到的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张早已泛黄,字迹已化成一团,又满是破损的纸张也能让他们看上半天。 “国际红十字会”在努力寻找真相,他们甚至要求苏德双方『政府』分别提供一份,39年被他们俘虏的波兰军官名单。同时让工作团前往苏联与德国的集中营,对照名单进行核实。 德国人很干脆的答应了这个要求,他们甚至还为“国际红十字会”的工作团出行安排好了一切。 德国人之所以这么干脆,因为他们不像历史上那样,有着太多见不得人的事。一直被笼罩在,由任海济刻意营造出的,强势统治阴影下的海德里希远没有历史上那样疯狂。这个天才在知道有副元首这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刻盯着自己。海德里希便会强迫自己放弃某些想法。越是聪明的人,顾忌的东西就越多。海德里希可不想被副元首抓到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所以他每一天过的都过的提心吊胆,又异常小心。在被任海济栓上项圈与铁链后,他更不可能瞒着副元首,去做那些没有明确命令的事。历史上的“布拉格屠夫”,“最终解决创始人”现在更像个老实的乖宝宝,低调得几乎都让人忘记了他的存在。只有当你与他交谈时,你才会发现那一闪而逝的疯狂眼神,不时出现在他的双眼中。 与德国人的表现相反,苏联一口回绝了“国际红十字会”的要求。用斯大林的话说:谁知道德国间谍是不是会混在工作团中。 于是苏联以严防间谍为由,回绝了“国际红十字会”的要求。事情到这里虽然有些奇怪,但至少还在情理之中。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敌人。苏联担心会让间谍趁机混入一点也不奇怪。不过苏联人这么做,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为自己澄清的机会。 只是在德国放开让“国际红十字会”调查的情况下,苏联人拒绝配合的回应立刻迎来德国人劈头盖脸一顿『乱』骂。所有脏水都朝苏联身上泼去,大有不将你名声搞臭,我名字就倒过来写的气势。恩……好吧。其实在任海济眼中,苏联在斯大林的统治下,名声早就臭了…… 对于苏德双方互相扯皮与对骂,任海济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从没想过光靠卡廷森林挖掘出的那些波兰高级军官尸体,就能孤立苏联。因为英国人在绝望前,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德国作对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任海济知道,德国人无法得到决定『性』证据。 德国人只能证明这件事不是自己干的,却永远都无法证明这件事是苏联人干的。因为具有决定『性』的证据,被保存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档案库内。这份有着斯大林签名的处决命令书,在任海济所知的历史上可是被整整封存了近半个世纪。如果不是91年苏联解体,真相恐怕将被继续掩盖下去。不过……除了波兰人自己,谁又在乎真相呢? 所谓的政治,追求的就只有国家利益。真相什么的,滚一边去吧!等到它不再产生或损害任何利益的时候,如果还有人记得的话,到那时再来讨论吧。 德国『政府』与苏联大打口水仗,他们军队的行动却没有丝毫延迟。 南方集团军群在乌曼地区完成包围后,希特勒将视线放在了克里米亚、顿涅茨盆地以及高加索地区。为此中央集团军群的2个主力装甲集群分别北上与南下。 古德里安指挥着他的第2装甲集群,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以莫斯科为目标,调转90°南下。为此第2装甲集群后被改名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用以安抚古德里安不满的心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