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同样是在6月,休息了3个月的隆美尔再也忍不住了。他不顾任海济在离开北非前告诫他,在托布鲁克恢复正常运转前不要仓促出击的建议。指挥着北非军团向东一路狂攻。 北非军团在初期的行动一帆风顺,高速突击的北非军团不仅占领了“坎布特机场”,更是将一旁的拜尔迪圈入北非军团的势力范围内。之后只要占领卢塞姆,越过哈尔法亚隘道就能在埃及的土地上驰骋了。 但英军在奥金莱克的指挥下开始了顽强的防御。奥金莱克认为托布鲁克的吞吐量还未完全恢复,隆美尔的补给有限。不可能在整个地区展开全面进攻,他的进攻主力一定是“卡普佐”、“穆萨伊德”以及“卢塞姆”这一线。于是奥金莱克将主力部队配置在以上三个重要区域一字排开。让澳军配属在更东侧,去面对意大利人。 奥金莱克的防御策略成功了。隆美尔将手下3个德国师集中起来,强攻以上3个重要城市,意军则在一旁协助。说是协助,其实更多只是担当看客而已。与面前的澳军一接触,意军便立刻死守不出。一个月的恶战之后,奥金莱克下令后撤。哈尔法亚隘道的防御已经完成,没必要在这里继续与德军死磕。但是后撤的英军并没有躲回哈尔法亚隘道。而是向南进入了沙漠中。 北非军团杀至哈尔法亚隘道,再度遭遇英军顽强抵抗。隆美尔下令强攻,双方杀得天昏地暗,日夜无光。德军最疯狂的一次是在一天之内向哈尔法亚隘道发起了17次冲锋,却全被仗着地形优势的英军击退。 8月,隆美尔见哈尔法亚隘道难攻不落,试图让部队从南侧寻找小路迂回突击。可在南侧,从前线撤下来的英军早已养精蓄锐多时,在奥金莱克的指挥下立刻开始行动。他们向前方的意军发起突然袭击。隆美尔不得不指挥着疲惫的德军四处奔走、救援。 8月底,北非军团的补给达到极限。运输距离加长了,可从塔兰托出发的意大利人的补给舰没有增加。托布鲁克的吞吐量也还没有恢复到码头被炸毁之前。在2个多月的激战后,隆美尔不得不让部队后撤至托布鲁克,以防英军发动大规模反击。隆美尔也知道,如果连托布鲁克都丢了,就算陆军指挥部没有出声,副元首也一定会扒了自己的皮。那可是副元首的直属卫队不惜一切代价,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北非的英军终于给了丘吉尔一个最想要的胜利,一个最想得到的好消息。与这个好消息相比,德国空军封锁地中海航线,北非英军面临的补给困难这些小问题几乎可以被淡忘了。 现在,无论哪个消息都比不上现在这个“德军正在后撤”的消息更让丘吉尔激动,更让丘吉尔兴奋了。 苏联人挡住了德军的疯狂攻击,之后只要与苏联结成同盟就能让德国再次陷入一战时的窘境。迫使德国在两线战场中崩溃。 丘吉尔已经可以预见到德国人高举白旗投降的那一刻。 收拾起自己激动的心情,拍去西服上的烟灰。丘吉尔取过挂在衣架上的高帽,快步走出了办公室。他还有很多事要做,首先要将这个消息告诉给英王乔治六世,然后与苏联领导人商讨同盟的可能,再联络罗斯福请求美国更多的援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