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正是德军这种执意北上的行为,后来当朱可夫回到苏军最高指挥部时,以学会征询手下将军们意见的斯大林曾询问过朱可夫:鉴于科涅夫未能完成阻挡德军的任务,是否应该将他从这个位置上解职并送交军事法庭。 而朱可夫很干脆的回答道:“我与伊凡・斯捷潘诺维奇同志合作过。我对伊凡・斯捷潘诺维奇同志很了解。没能阻挡住德军不是他的错。说实话,在当时情况下我想不会有人做得比他更好。” 因为朱可夫为其开脱,科涅夫避免了被送上军事法庭的结局,暂时依然出任加里宁方面军总司令的职务。不过我们的主角恐怕更希望这个麻烦人物死在契卡行刑队枪下才是。就像他希望罗科索夫斯基、马力洛夫斯基、瓦杜丁、朱可夫全都死在斯大林的命令下一样。 等命令等到不耐烦的罗科索夫斯基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指挥着他的第14集团军冲出了斯摩棱斯克,跟着德军北上路线开始追击。 在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下,第14集团军中将手中仅有的一个不满员的机械化军――第34机械化军放在最前面,这个机械化军由一个新组建的第67坦克师与一个仅有数量轻型装甲车的机械化步兵师组成。这个机械化军不顾为其掩护两翼的友军还未到位,便向北一路猛冲。其实罗科索夫斯基是想等部队补充更完善,坦克数量更多后再追击德军的,可见德军的突破速度快到似乎用不了几天时间就能将加里宁方面军拦腰截断后,罗科索夫斯基坐不住了。 德军放弃了他们精心修筑的防线,又主动将他们的补给线暴露在自己面前,更是一头深深扎入加里宁方面军战区内。罗科索夫斯基不想放弃这个大好机会,一个消灭德军的大好机会。 不过前进了没多久,第14集团军便不得不放缓了前进速度。除去补给不足的因素外,队伍中那些冬季刚刚补充进来的新兵们成了另一个麻烦。 前文已经数次提到过,苏军在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后他们冬季反攻的第二阶段将目标放在了波罗的海三国,伏罗希洛夫的苏联西北方面军成了主角。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与西方方面军中,那些在41年德军摧古拉朽般攻势中幸存下来的部队被抽调到了西北方面军中。顶替他们位置的是后方刚刚组建的新部队。 这些新补充上来的部队或许在武器装备上比那些离开的部队要精良。但还是那句话,一只部队的战斗力不是光靠钱就能养出来的。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好处。他们精力充沛,无所畏惧,做起事来从不瞻前顾后。 第14集团军在得到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后便向着认准的前进方向一个劲猛冲。第34机械化军更是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日夜兼程,仿佛一心想着在第2天就能追上德军装甲兵身后的步兵。 第34机械化军的目标达成了。他们如愿以偿的在离开斯摩棱斯克3天后便遭遇了德军。不过他们遇到的德军不是他们预想中的步兵,而是早已等的有些不耐烦的德国装甲军。 苏联第14集团军在距离斯摩棱斯克北侧110公里处遭遇到了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 第34机械化军遭到德军第3装甲集群中的第39装甲军的伏击。 第34机械化军中小伙子们驾驶着KV1/85与少量T34在BT-7的陪伴下一字排开,不讲究任何战术便冲向面前的德军。 第(1/3)页